[发明专利]一种预防牙体上白斑形成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41427.5 申请日: 2019-10-30
公开(公告)号: CN110693723A 公开(公告)日: 2020-01-17
发明(设计)人: 贾为涛;李岩涛 申请(专利权)人: 日照沪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6/887 分类号: A61K6/887;A61C7/00
代理公司: 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盛洪
地址: 2768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正畸矫正 白斑 牙釉质 聚合膜 牙体 预防 牙釉质表面 牙科树脂 正畸托槽 正畸牙套 白点 被动性 可聚合 满意度 牙菌斑 后牙 菌斑 省时 脱矿 牙面 粘固 正畸 固化 封闭 覆盖 源头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牙体上白斑形成的方法,该方法在着手进行正畸矫正和安放正畸牙套或粘固正畸托槽前,先将所涉及的牙体表面牙釉质结构用可聚合的牙科树脂材料先行进行封闭和固化,在牙釉质表面形成一层聚合膜,使得聚合膜覆盖之下的牙釉质结构与今后在其上方可能生成的牙菌斑及其有害因素彻底分离和隔绝,从而杜绝牙釉质结构在菌斑及其有害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脱矿,预防和阻止牙白斑的发生。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从源头上做到在正畸矫正时预防和阻止牙面白斑或白点的发生,相比于迄今普遍存在的在等正畸矫正后牙白斑发生后再行处理的被动性处理方法来说,可以真正起到省时、省效和经济的效应,提高正畸体验者的正畸矫正后的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牙体上白斑形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牙科正畸矫正是指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环境因素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进行矫正的过程,尤其是牙齿的错颌畸形最为常见。目前的矫正方法主要采用固定矫正器或活动矫正器,通过在牙面上安放托槽及其它附件,对该牙进行施力,使其发生位移而最终达到矫正目的。由于各种托槽或附件带入牙面后,增加牙齿清洁的难度且矫正的时间通常在2年左右,如果患者口腔卫生维护不好的话,临床上往往有很多接受正畸矫正的患者牙面上,尤其是在牙体上粘固了正畸托槽的周围(围绕着托槽基底)会呈现密集的白垩色点或斑块(white spot lesions,WSL),情况严重者的白斑甚至大片出现在除了被粘固的托槽底部那部分区域外的大部分牙体牙釉质表面,极为影响正畸体验者的满意度。目前公认,这种白斑或白点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牙体表面牙釉质结构在菌斑的作用下发生脱矿,临床上表现为龋白斑,而且往往是自行不可逆,如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形成龋洞。近年来正畸矫正者出现的这种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般认为,在牙列矫正过程中牙体牙釉质脱矿的现象会始终存在,这大多由以下一个或多个原因造成:

1.托槽粘接前对牙釉质的酸蚀造成的粗糙表面及托槽四周易于菌斑积聚;

2.弓丝曲与其他正畸附件的增加也妨碍了牙齿的清洁。许多体验者发现在固定矫治器存在的情况下很难彻底刷牙,菌斑易在托槽周围聚集。

3.研究发现正畸托槽、带环周围的菌斑和唾液中变形链球菌与乳酸杆菌的数目增加了,它们的出现增加了脱矿的危险系数。

4.同时,正畸体验者龈上菌斑的代谢也发生了改变,这些菌斑的pH值明显下降,菌斑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增高,钙、磷含量下降,从而导致致龋性增加。

5.对牙体表面固定的正畸托槽长期施力后,在受力托槽的边缘会产生应力集中的区域,从而对粘固在局部牙釉质区域托槽边缘牙釉质结构形成微创伤,长之已久而导致该区域牙釉质结构薄弱,同时在表面菌斑的作用下使该局部区域更容易产生脱矿。

6.另外正畸固定矫治器阻碍了舌头移动食物块的能力,从而刺激耐酸性细菌的增殖,如变链菌等;也降低了食物及肌肉运动所产生的自洁作用,减少了牙面与唾液的接触,加速了菌斑积聚和pH值下降,菌斑不但是产酸底物的载体,还可延缓酸性物质从牙面流走,从而阻碍唾液中的钙、磷离子对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

简而言之,正畸体验者所具有的较差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条件导致了牙面上牙菌斑的持续生存以及菌斑下牙釉质结构的脱矿。

了解了牙科正畸体验者牙面上白斑或白点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如何预防或减少它们的发生,数十年来通常惯用的方法是,相关人员总是会对正畸体验者在带上牙套或安放托槽后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嘱咐戴矫正器者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告知体验者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以及除口腔卫生宣教以外还要定期对戴矫正器者进行全口洁治,等等。此外,相关人员也可能会指导戴矫正器者辅助使用一些含氟制剂如氟缓释“氟漆”和含氟牙膏,从而促进釉质的再矿化,合理有效地预防正畸矫正中牙釉质再脱矿的发生。

显然,现有的预防方法和措施对于真正防止和杜绝正畸校正时的可能形成的牙白斑效果极为有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沪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日照沪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14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