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1401.0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6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国明;张俊锋;刘东;张晓飞;刘德华;崔志峰;彭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金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9C1/00;C12N1/20;C12N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污染土壤 修复 石油污染 微生物修复技术 混合液 微生物 预处理 土壤修复技术 二次处理 海藻酸钠 深层土壤 含油率 氯化钙 杨木 射线 筛选 土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步骤为(1)降油微生物的筛选→(2)杨木混合液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预处理→(3)海藻酸钠混合液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二次处理→(4)射线与氯化钙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处理→(5)降油微生物的施入。本发明广阔的修复技术在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后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含油率,有效提高修复效果,并对深层土壤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致使某些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的原有含量而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由此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石油污染土壤产生于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存储、加工、事故性泄漏等许多环节中,是石油工业产生的废弃物。含油污泥含有高分子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若不进行有效的妥善处置,会引起土壤、地下水、水系和海洋的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与影响。
由于成本、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各大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要么集中起来存放,但是在存放后,通常不做进一步处理或进行小规模但成本较高的技术处理,例如:超声辐射离旋分离法、化学搅拌分离法、热洗法、热解处理法、螺旋炉排焚烧炉法、有机溶剂萃取法、预制床法、生物反应器法等等。这些方法大多数属于异位修复方法,需要挪动污染土壤集中处理,不仅成本高昂、处理量有限,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土壤石油污染物实现土壤净化的生物措施。该技术可以使石油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具有的巨大土壤修复潜力。但现有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微生物修复持续时间长、效果不彻底、不适合于严重污染土壤的修复等。
大量研究表明,限制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污染土壤通常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以供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快速生长,以至这些微生物自身具备的治理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未能成为较为理想的土壤石油污染治理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降油微生物的筛选;
(2)用杨木混合水解液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
(3)用海藻酸钠混合溶液对经步骤(2)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二次处理;
(4)用射线对经步骤(3)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照射后,并加入氯化钙溶液;
(5)将步骤(1)所得降油微生物分散后施入经步骤(4)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中,控制石油污染土壤的含水量,恒温培养。
作为优化,所述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降油菌的筛选:
(a)初筛:将35g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接入200~300mL细菌培养液中,于温度为为30℃的条件下恒温培养30h,得混合培养液,取5~10mL混合培养液接入200mL混合无机盐培养基中,于温度为30℃的条件下恒温培养2~3h后,得富集培养液,将富集培养液涂布于固体平板细菌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划线培养,分离得降解石油微生物坯料;
(b)复筛:将步骤(a)所得降解石油微生物坯料接种入降油培养基中,于温度为30℃的条件下混合培养7天后,分离,得降解石油微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金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营金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1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