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专用的负离子除菌去异味空气净化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41150.6 | 申请日: | 201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碧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碧霞 |
| 主分类号: | B60H3/06 | 分类号: | B60H3/06;B01D46/24;A61L9/22;A61L9/0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专用 负离子 异味 空气 净化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专用的负离子除菌去异味空气净化器,其结构包括:主体机身、环形格网、替换座、护罩,所述主体机身中段位置侧边设有主体机身且在其顶部位置联接替换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结构上设有异味吸附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异味吸附机构中的卷吸风叶表面的坡形结构使得其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设备周围的空气以圆周形的运动轨迹向中部位置聚拢,同时依靠风机所产生的风力能够制造出足量的吸引作用力将车内的浑浊空气全方位吸入,并且配合净化器主体能够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再排出,从而有效解决了车内空气有异味与细菌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除异味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汽车专用的负离子除菌去异味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汽车已成为家庭普通消费品走进千家万户,汽车存量随之增大,同时存在还有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汽车的空间比较狭小,由于车门的开关、人员的进出、抽烟、喝酒或吃一些食物所留下的残渣会引起大量的螨虫、细菌的滋长,还会产生一些刺激性的味道,车内的塑料件,皮革等部件会产生甲醛、苯等有害致癌气体,需要及时清理和防护,而行车时,由于车窗的紧闭使得所产生的异味不易排除,会影响的人员乘坐的舒适性,并且在季节交替时期等疾病多发时期,容易引发驾驶人员身体患病的几率,甚至增加乘车者之间病菌交互传染的可能性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了一种汽车专用的负离子除菌去异味空气净化器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专用的负离子除菌去异味空气净化器,其结构包括:主体机身、环形格网、替换座、护罩,所述主体机身中段位置侧边设有主体机身且在其顶部位置联接替换座,替换座设有护罩,主体机身一方面是作为设备的主体结构,同时也是设备的外壳结构,负责连接与承载其他构件,并且能够依靠其自身的高强度金属外壳材料对内部构件提供保护,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直接受到外界撞击而变形,另一方面也是设备的核心净化结构,用于净化异味且同时具有除菌功能,环形格网为一个圆柱体环形罩壳的网格板过滤构造,其主要是用于过滤吸入的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不同的孔径能够有效对即将吸入或卷入的沙石颗粒进行隔绝,以防止大颗粒的砂石大量进入设备中造成堵塞,替换座为设备的顶部过滤外壳替换结构,主要是用于在设备长时间使用情况下由于油污附着等因素造成过滤孔眼堵塞或是造成吸附过滤效率降低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更换,以达到保持设备吸附性能的目的,护罩为弧形突起状的过滤网,其作用在于隔绝大颗粒杂质从设备顶部掉落,避免设备的吸入性能受到影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主体机身由对接机壳、异味吸附机构、动力机、净化器主体、循环管组成,所述对接机壳顶端位置设有异味吸附机构,异味吸附机构通过动力机联接净化器主体,净化器主体底部设有循环管且与其相连,对接机壳底部两侧为梯形结构组合而成,其尺寸对应嵌合汽车内的点烟器电源插口,主要是用于接入汽车电源为设备供电,动力机为设备的核心驱动结构,利用汽车内所接入的电源作为能源供给,可将其转化为设备构件运转所需的动能带动其他构件运行,循环管为空气循环流通的管道结构,主要用于吸附后的纯净空气排出所用,能够使汽车内的空气循环吸附净化流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异味吸附机构由卷吸风叶、风机、引流槽组成,所述卷吸风叶下方位置设有风机,风机连接引流槽,卷吸风叶主要是依靠其表面的坡形结构使得其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设备周围的空气以圆周形的运动轨迹向中部位置聚拢,同时依靠风机所产生的风力能够制造出足量的吸引作用力将车内的浑浊空气全方位吸入,并且通过引流槽内的三角分散沟槽所形成的导流腔将空气快速向下输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卷吸风叶由配重支杆、平衡转轴组成,所述配重支杆等距设于平衡转轴顶端面,配重支杆共设有三根,其利用三角形结构最为稳定的原理将重力平均分散在卷吸风叶的三个点位上,在平衡转轴运转的过程中能将配重支杆的重量以圆周环切方式向外扩散,从而增大卷吸风叶的旋转动能,继而增大其所产生的卷吸作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碧霞,未经陈碧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1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