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脑动脉造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8405.3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0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罗丽琨;孙丽;鲜小英;安厚余;叶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A61B6/04 |
代理公司: | 50217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接 径向调节机构 纵向调节机构 滑动连接 支撑座 滑道 医疗仪器领域 探测器移动 大脑动脉 血管造影 造影装置 转动方位 转动连接 探测器 正对 | ||
本发明涉及医疗仪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脑动脉造影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固定有滑道,滑道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径向调节机构,所述径向调节机构的下部固接有纵向调节机构,纵向调节机构滑动连接有C型臂,C型臂的顶端固接有X射线发射组件,C型臂的下部固接有与X射线发射组件正对的探测器。本技术方案通过对C型臂转动方位的粗调节以及对C型臂上X射线发射组件与探测器移动角度的精调节,实现了对患者进行不同方位和角度的血管造影的需求,且操作简单、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脑动脉造影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造影,也称血管造影,是一种辅助检查技术,利用介入检测方法,将显影剂注入血管里。因为X光无法穿透显影剂,血管造影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所显示的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目前,血管造影技术已经普遍的被应用于临床上如中风、动脉瘤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
目前血管造影过程通常是由血管造影机完成的,血管造影机又称大型C型臂、大C、DSA血管造影机等,通常包括X射线发射系统、图像系统、数据采集及存储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导管床等部件组成。使用时,患者躺在导管床上,而后医护人员使用检测探头,在患者待显影部位寻找待显影的血管,注射显影剂后,通过X射线发射系统发射出的X射线穿过患者的检测部位后,投影到探测器上,从而获得检测部位的血管造影图片。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血管造影装置在使用时存在如下问题:1.在注射显影剂前,探头寻找目标血管的时间较长;2.由于现有的C型臂(拐臂)通常是固定在机架上的,当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同角度的显影照射时,往往需要患者移动体位,体验感较差,且调整患者到指定角度的体位往往操作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大脑动脉造影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时间长、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脑动脉造影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固定有滑道,滑道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径向调节机构,径向调节机构的下部固接有纵向调节机构,纵向调节机构连接有C型臂,C型臂的顶端固接有X射线发射组件,C型臂的下部固接有与X射线发射组件正对的探测器。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中,机架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机架顶部的滑道为支撑座的滑动提供固定的移动路径,使用时,X射线发射组件发出的X射线会穿过患者的检测部位,并投影在与之正对的检测器上,从而获得患者检测部位的血管造影图片,C型臂用于支撑和固定X射线发射组件以及检测器,保证两者的位置相对稳定并始终保持正对,有利于提高血管造影的显影效果。传统C型臂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患者在进行血管造影时,仅能进行单一位置、单一角度的造影,不利于进行多角度综合评价血管状态及健康程度。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径向调节机构和纵向调节机构,能够分别实现对C型臂进行不同方位和角度的调节,使得C型臂可相对患者转动移动角度,并且可以使X射线发射组件和探测器的连线(即X射线路径)与患者呈一定的角度,实现对患者的检测部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血管造影,且在操作过程中,仅需操作人员移动造影设备即可,无需患者改变体位,操作相对简单方便,且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所需拍摄角度及方位进行自由调节,灵活性更强。
进一步,径向调节机构包括固接在支撑座底部的支撑轴,支撑轴外套设有可沿支撑轴转动的倒L形的拐臂。
本技术方案中,径向调节机构用于对C型臂进行圆周方向的调节,支撑座用于确定旋转的中心位置,由于拐臂套设在支撑轴的外部,且拐臂可相对支撑轴转动,使得拐臂可围绕患者的检测部位以支撑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进而间接的实现C型臂以支撑轴的轴线为中心圆周运动,C型臂上的X射线发射组件及探测器可对患者进行不同检测方位的血管造影,且上述操作由操作人员根据检测需要旋转C型臂即可,操作方便。
进一步,支撑轴的外壁周向设有刻度线,拐臂的上部固接有刻度指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8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X射线快门控制系统及方法、控制装置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骨密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