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线听诊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37443.7 | 申请日: | 2019-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1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伟;杨华;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诺尔贝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7/04 | 分类号: | A61B7/04;G08C17/02;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无线 听诊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线听诊器,包括拾音器、外壳和手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的内部装有控制芯片;所述拾音器设置在外壳的上方,为扁圆柱形,其中央设有圆形拾音腔;所述拾音腔的下方连接导音管;所述导音管穿过外壳的内部到达手持部的内部,并与手持部中的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5G传输系统;所述手持部内部的一侧装有为整个听诊器供电的电池,所述电池的上方设有为其充电的USB接口。本发明的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线听诊器,在5g技术的高速、0延迟的支持下,可以让医生实现远程听诊,提高了病患的就诊效率和就诊速度,也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线听诊器。
背景技术
听诊器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听取病人身体内部脏器的特征音,以判断病情。现有技术中的听诊器,都需要医生与病人面对面时使用,而不能远程使用,但优秀的医生毕竟有限,不能跟随救护车到达每一个危重病患的身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及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高数据速率、0延迟的大规模设备连接技术。将5g技术应用到听诊器上,将可以使最优秀的医生,为更多的病患听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线听诊器,该听诊器可以通过5g技术进行信号传输,使医生远距离为病患听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线听诊器,包括拾音器、外壳和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内部装有控制芯片;
所述拾音器设置在外壳的上方,为扁圆柱形,其中央设有圆形拾音腔;所述拾音腔的下方连接导音管;所述导音管穿过外壳的内部到达手持部的内部,并与手持部中的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5G传输系统;所述手持部内部的一侧装有为整个听诊器供电的电池,所述电池的上方设有为其充电的USB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听诊器还具有一个配套使用的5g信号接收耳机,所述5g信号接收耳机上设有5g信号接收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线听诊器,在5g技术的高速、0延迟的支持下,可以让医生实现远程听诊,提高了病患的就诊效率和就诊速度,也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拾音器,2.外壳,3.手持部,4.USB接口,5.控制芯片,6.电池,7.导音管,8.拾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线听诊器,包括拾音器1、外壳2和手持部3,所述手持部3的内部装有控制芯片5;
所述拾音器1设置在外壳2的上方,为扁圆柱形,其中央设有圆形拾音腔8;所述拾音腔8的下方连接导音管7;所述导音管7穿过外壳2的内部到达手持部3的内部,并与手持部3中的控制芯片5相连接。所述控制芯片5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5G传输系统;所述手持部3内部的一侧装有为整个听诊器供电的电池6,所述电池6的上方设有为其充电的USB接口4。所述听诊器还具有一个配套使用的5g信号接收耳机,所述5g信号接收耳机上设有5g信号接收系统。
使用时,将听诊器上的拾音腔8紧贴病患的患处外皮肤,此时病患的心跳声等声音将通过拾音器1收集到拾音腔8,并从拾音腔8沿着导音管7到达控制芯片5;控制芯片5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将对声音进行处理,将其转换成音频文件,再由5g传输系统实时传输到配套耳机的5g信号接收模块中,并播放出来,实现远程听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诺尔贝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诺尔贝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7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形钢柱的加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考核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