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顶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7442.2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6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咏联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B29C45/26;B29C45/44 |
代理公司: | 32366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子轶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杆 下模 斜顶 模具 第二限位孔 第一限位孔 方向移动 导向座 轮齿 穿过 产品成型 顶出机构 轮齿啮合 锐角 上模 下沿 驱动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顶模具,包括用于使产品成型的上模和下模,所述斜顶模具还包括:第一顶杆,其设于所述下模中并能在所述下模中能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顶杆上设有第一轮齿。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轮齿啮合的第二轮齿,以使所述第二顶杆能在所述第一顶杆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及导向座,其设于所述下模中,所述导向座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其中,所述第一顶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顶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锐角。本发明斜顶模具能够减少整个顶出机构的体积,节约下模的内部空间,便于下模内部各个组件的设计和分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斜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产品的形状、尺寸以及精密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具是产品加工成型工业必不可少的工具,模具能够赋予产品以完整的构型和精确的尺寸。许多产品存在不规则的表面以及斜面,对于这类产品的脱模,需要对其设定特定的顶出机构,才能将产品顺利顶出。具有复杂倒扣结构的产品需要采用斜顶脱模,才能使其顺利脱模。传统的斜顶脱模是设置一个倾斜的顶出杆将产品顶出,倾斜的顶出杆在模具中的运动轨迹可以分解为平行于开模方向以及垂直于开模方向的两个方向的运动。因此,用于固定顶出杆的底座需要有足够的体积以能够满足顶出杆垂直于开模方向的平移运动。而底座较大时,则不便于模具内部的构件分布,因此有必要对该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斜顶模具,其通过设置两个顶出方向不同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来代替传统的单一顶杆,减少了整个顶出机构的体积,节约了下模的内部空间,便于下模内部各个组件的设计和分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顶模具,包括用于使产品成型的上模和下模,所述斜顶模具还包括:
第一顶杆,其设于所述下模中并能在所述下模中能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顶杆上设有第一轮齿;
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轮齿啮合的第二轮齿,以使所述第二顶杆能在所述第一顶杆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导向座,其设于所述下模中,所述导向座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
其中,所述第一顶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顶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锐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开孔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开孔方向之间夹角的取值范围为0.1°~30°。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开孔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开孔方向之间夹角的取值范围为20°~25°。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开孔方向与开模方向平行,从而所述第一方向与开模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二顶杆的顶出端设有顶出销,所述顶出销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顶杆部分设于该所述安装通孔中并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出销由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组成,所述第一构件中设有所述安装通孔用以与所述第二顶杆的顶出端固定,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构件与产品接触的侧面与产品的形状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杆的固定端与顶针装置连接,从而所述第一顶杆能在所述顶针装置的驱动下做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下模中设有限位块用以对所述第一顶杆进行限位,所述限位块中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顶杆穿设于该所述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导向座靠近所述下模的成型端面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咏联电子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咏联电子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7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