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微生物吞吐注剂的评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35515.4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9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林;孙刚正;杜勇;陈琼瑶;张吉星;冯逸茹;于丹丹;王冠;宋欣;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16C60/00 | 分类号: | G16C60/00;E21B43/16;C12Q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跃 底水 油油 微生物 吞吐 评价 方法 | ||
1.一种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微生物吞吐注剂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注剂的初步评价
注剂的初步评价的指标为微生物激活效果评价、表面张力改变效果评价及界面张力改变效果评价;
(二)注剂的综合评价
注剂综合评价的指标为原油剥离效果评价、多孔介质通过性评价及开发效果评价;根据注剂的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2-3组的注剂配方进行物模评价;
(三)注剂的物模评价
通过注剂的物模评价,筛选出最终的注剂配方;
所述的原油剥离效果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将目标油藏的原油进行脱水脱气,在目标油藏温度测定原油粘度μ0;静置于100℃条件烘箱12-24h,向厌氧瓶中倒入原油,将倒入原油的厌氧瓶在静置于100℃条件烘箱老化48-60h,使原油平铺于厌氧瓶瓶底,厚度为1-3cm,然后冷却至室温;
(2)将石英砂用清水清洗晾干后,浸泡到石脑油液体中,老化7-15d,取出石英砂放置到50-60℃烘箱中进行烘干5-6h,得到疏水性石英砂;
(3)根据目标油藏的渗透率,配置疏水性石英砂,向上述厌氧瓶中加入配置好的疏水性石英砂,使砂层厚度为1-5cm,并对其进行压实,压实后确保砂面上层无原油露出且砂面平整;
(4)用目标油藏水配置质量浓度为5-10%的注剂的初步评价筛选出的注剂溶液,按照油水体积比为1:9称量配置好的注剂溶液,通过玻璃棒引流的方式缓慢加入到上述厌氧瓶中,加入过程中不破坏砂层;其次向厌氧瓶中滴加氧气指示剂-刃天青,每100mL注剂溶液中添加0.2mL刃天青,加入完成后静置5-10min;
(5)通过氮气置换厌氧瓶内的空气,直到厌氧瓶内注剂溶液为无色为止;然后盖上胶塞密封,并利用蜡进行密封,保证厌氧瓶中为严格厌氧环境;将厌氧瓶静置到目标油藏温度的烘箱内;
(6)观察厌氧瓶底部原油的剥离情况,筛选出培养30d剥离面积比例超过80%的注剂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微生物吞吐注剂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激活效果评价,具体方法如下:在目标油藏条件下进行室内厌氧静置培养,培养时间10-30d,根据菌浓测试结果,选择出菌浓提高3个以上数量级的注剂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微生物吞吐注剂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张力改变效果评价,具体方法如下:在目标油藏条件下进行室内厌氧静置培养,培养时间20-30d,根据表面张力测试结果选择出表面张力降低超过50%的注剂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微生物吞吐注剂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界面张力改变效果评价,具体方法如下:在目标油藏条件下进行室内厌氧静置培养,培养时间20-30d,根据界面张力测试结果选择出界面张力不大于10mN/m的注剂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微生物吞吐注剂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剥离面积比例,由如下公式确定:
S1=S11/S12×100%
其中:S1——剥离面积比例,%;
S11——底部无原油覆盖面积,cm2;
S12——瓶底面积,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微生物吞吐注剂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介质通过性评价,具体步骤如下:(1)-(5)与原油剥离效果评价中步骤(1)-(5)相同;(6)观察石英砂的颜色,选择培养30d后砂层为颜色较浅的注剂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55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