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4003.6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1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潘程远;潘伟华;王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 |
主分类号: | A01N25/10 | 分类号: | A01N25/10;A01N31/02;A01N41/06;A01N51/00;A01N47/02;A01N47/34;A01P7/04;A01P19/00;A01M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蚁 诱杀 基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剂溶液由浓度为(0.02±0.002)ng/mL的反‑3‑己烯‑1‑醇、0.05~0.1g/mL的葡萄糖、以及作为余量的水组成;甘蔗渣干燥后粉碎;将颗粒装甘蔗渣和试剂溶液按照1g/(1.5±0.1)mL的料液比均匀搅拌混合后,置于黑暗条件下风干得诱杀包基质。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包装法,将诱杀包基质与化学药剂混合后,加入包装袋内。白蚁对经本发明处理的诱杀包基质的取食量要比未经处理的对照基质的取食量高2‑4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蚁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土栖白蚁取食有吸引作用的诱杀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栖白蚁是指将白蚁巢建于土中的一类白蚁,泛指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白蚁。在我国,常见的土栖白蚁种类有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和土垅大白蚁等。这类白蚁能在地下产生四通八达的蚁道,对水库、山塘、河流等堤坝产生潜在风险。它们通过取食树皮、根须等,对经济林木(如香榧、山核桃、杨梅等)、农作物(如甘蔗、玉米)和园林树木等造成破坏。所以,土栖白蚁是一类能对人类社会多个方面造成危害的害虫。
防治土栖白蚁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挖巢法、喷药法和诱杀法等,其中诱杀法因其操作简便、用药量低、防治效果好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土栖白蚁防治的主要手段。诱杀法中又以埋置诱杀包最为常见。根据土栖白蚁的取食习性,诱杀包通常在每年的4-6月和8-10月两个时间段进行埋置,白蚁通过取食诱杀包内基质,将基质中的药物带回巢内,再利用白蚁个体间食物的喂哺(交哺行为),使得整个白蚁群体带毒,最终死亡。所以,诱集足够多的白蚁是成功利用诱杀包防治白蚁的前提,其中基质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诱杀包一般由基质、化学药剂和纸质包装材料等三部分组成。目前,人们对于诱杀包中的基质研究较少,都是利用木材、树皮、草料等制成的碎片或粉末作为基质材料。虽然在自然条件下,土栖白蚁会选择性的取食木材、树皮或草料,但是在粉碎、加工、包装上述材料成为诱杀包基质过程中,它们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使得对白蚁的引诱效率降低,诱集不到足够多的白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土栖白蚁取食有吸引作用的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试剂溶液:
试剂溶液由浓度为(0.02±0.002)ng/mL的反-3-己烯-1-醇、0.05~0.1g/mL的葡萄糖、以及作为余量的水组成;
2)、甘蔗渣干燥至含水率为(12±2)%,再粉碎,得颗粒状甘蔗渣;
3)、将颗粒状甘蔗渣和试剂溶液按照1g/(1.5±0.1)mL的料液比均匀搅拌混合后,置于黑暗条件下风干(室内自然风干)得诱杀包基质。
作为本发明的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制备方法的改进:步骤3)中风干至诱杀包基质的含水率为15-20%。
上述含水率中的%均为重量%。
作为本发明的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颗粒状甘蔗渣的粒径为1~2mm。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土栖白蚁的诱杀包基质的包装法,包括将诱杀包基质与化学药剂混合(按照常规用量比混合)后,加入包装袋内,即可获得诱杀包。以6×10cm的自封袋(材料为滤纸)作为包装袋;所述自封袋内封装的诱杀包基质的重量为(5±0.5)g。
自封袋由两张6×10cm的滤纸叠合后沿着边缘缝制而成。
常用的化学药剂例如有:氟虫胺、吡虫啉、氟虫腈、氟铃脲等。
本发明的诱杀包基质适用的诱食对象为土栖白蚁,主要为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白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未经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4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