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纸成绳构成的棒状体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32563.8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0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胡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红金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B15/18 | 分类号: | A24B15/18 |
| 代理公司: | 42229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牧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纸绳 棒状体 调配物 单根 股绳 绞缠 大麻二酚 物理结合 制造材料 包裹层 螺旋型 舒适度 烟碱盐 制取 烟叶 编织 替代 外部 | ||
一种片纸成绳构成的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包括股绳状结构及其外部包裹的包裹层,所述股绳状结构为线型的单根纸绳或螺旋型的单根纸绳或相互绞缠的两根纸绳或相互绞缠的多根纸绳或相互编织的多根纸绳;所述纸绳的制造材料为相互进行物理结合的纸张与调配物,所述调配物包括大麻二酚或烟碱盐或两者同时存在。本设计不仅不以烟叶作为原材料,制取与替代成本均较低,而且舒适度较高,适用范围较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雾产生基体,属于加热非燃烧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纸成绳构成的棒状体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非燃烧烟一般分成四段,如图9所示,从左至右依次为:烟丝段、过滤棉、降温层、过滤嘴,其中,烟丝段内填充有丝状物,该丝状物则由烟叶丝或烟梗丝制取而成。应用时,对烟丝段进行加热,使其在非燃烧的状态下释放出烟气,即为气雾产生基体,从而对卷烟的吸烟效果进行替代,与直接吸烟相比,现有的加热非燃烧烟虽然能够降低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但其依然需要以烟叶作为原材料,成本较高,且对卷烟的替代效果较弱。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烟叶作为原材料、成本较高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不以烟叶作为原材料、成本较低的片纸成绳构成的棒状体及其制造工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片纸成绳构成的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包括股绳状结构及其外部包裹的包裹层,所述股绳状结构为线型的单根纸绳或螺旋型的单根纸绳或相互绞缠的两根纸绳或相互绞缠的多根纸绳或相互编织的多根纸绳;
所述纸绳的制造材料为相互进行物理结合的纸张与调配物,所述调配物包括大麻二酚或烟碱盐或两者同时存在。
所述物理结合为吸附或包裹。
所述纸张的制造原料为天然纤维素、再生纤维素、木质纤维素、细菌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多聚合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股绳状结构为线型的单根纸绳时,所述纸绳包括多个依次衔接的纸卷,后一个纸卷的首端包裹在前一个纸卷的尾端之内;所述纸卷为片状的纸张加捻而成。
所述股绳状结构为螺旋型的单根纸绳时,所述纸绳包括多个依次首尾衔接的绳环,相邻的绳环的侧面相互接触;所述绳环为片状的纸张加捻而成。
所述绳环的内部穿经而过有一根香味丝,所有的绳环共套设在同一根香味丝上,香味丝的侧围与绳环的环内壁相接触。
所述股绳状结构为相互绞缠的两根纸绳或相互绞缠的多根纸绳或相互编织的多根纸绳时,单根纸绳为片状的纸张加捻而成。
所述调配物的组成成分及重量份比为:大麻二酚0―80,烟碱盐0―80,香料0―5,溶剂10―90;
所述大麻二酚、烟碱盐至少存在一种;
所述大麻二酚、烟碱盐、香料都溶解在溶剂之中。
所述溶剂为只有挥发性组分或只有非挥发性组分或挥发性组分、非挥发性组分同时存在;所述挥发性组分是指水、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混合物;所述非挥发性组分是指甘油、丙二醇、1,3丙二醇、聚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混合物。
一种上述片纸成绳构成的棒状体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对单片纸张进行加捻以制作成单根纸绳,加捻时,纸张从平面结构转为卷曲结构,此时,向纸张上喷洒或浸润调配物,该调配物包括大麻二酚、烟碱盐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再用纸绳制作股绳状结构,该股绳状结构为线型的单根纸绳或螺旋型的单根纸绳或相互绞缠的两根纸绳或相互绞缠的多根纸绳或相互编织的多根纸绳,然后在股绳状结构的外部包裹上包裹层以得到棒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红金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红金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25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