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32038.6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5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曾铮;胡锐;吕晨昕;连琏;卢迪;熊程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4C35/00 | 分类号: | B64C35/00;B64C27/08;B64D27/02;B63G8/22 |
| 代理公司: | 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 滑翔机 航行器 外壳组件 电动机驱动 内燃机驱动 升力螺旋桨 电机控制 浮力调节 燃油驱动 水平飞行 体积调节 油电混合 姿态调节 姿态调整 组件安装 续航 螺旋桨 浮力 升力 水中 转矩 能耗 垂直 升空 监视 驱动 敏感 监测 保证 | ||
1.一种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飞行组件以及滑翔机组件;
所述飞行组件、滑翔机组件安装在外壳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翔机组件包括浮力调节筒(1)、两个固定翼(2)以及固定翼支撑环;
所述两个固定翼(2)通过固定翼支撑环紧固安装在浮力调节筒(1)的两侧并相对于浮力调节筒(1)对称布置;
所述浮力调节筒(1)中设置有推杆(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电器件舱(11)和燃油驱动舱(7);
所述电器件舱(11)的上面安装燃油驱动舱(7),所述电器件舱(11)的下面与浮力调节筒(1)紧固连接;
所述电器件舱(11)的内部设置有推杆电机(15);
所述推杆电机(15)能够驱使推杆(16)沿浮力调节筒(1)轴向的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组件包括姿态调整旋翼组件以及升力旋翼组件;
所述姿态调整旋翼组件安装在电器件舱(11)上;
所述升力旋翼组件安装在燃油驱动舱(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力旋翼组件包括油箱(8)、内燃机(9)以及升力螺旋桨(10);
所述油箱(8)和内燃机(9)管路连接且都安装在燃油驱动舱(7)的内部;
所述升力螺旋桨(10)安装在沿燃油驱动舱(7)竖直方向的上方;
所述内燃机(9)与升力螺旋桨(10)通过驱动轴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力螺旋桨(10)采用共轴的双层螺旋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旋翼组件包括多个姿态调节螺旋桨(4)、多个防水无刷电机(5)以及电源(12);
所述防水无刷电机(5)的上部安装姿态调节螺旋桨(4);
所述防水无刷电机(5)的下部安装在旋翼支撑杆(3)的一端;
旋翼支撑杆(3)的另一端安装在电器件舱(11)上;
多个姿态调节螺旋桨(4)以及相匹配的防水无刷电机(5)沿电器件舱(11)的周向均匀布置;
所述电源(12)安装在电器件舱(11)的内部,电源(12)与防水无刷电机(5)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件舱(11)上设置有电调(6)、控制模块(17)以及动态密封孔(18);
所述电调(6)与防水无刷电机(5)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17)能够控制电调(6)调节防水无刷电机(5)驱使姿态调节螺旋桨(4)自折叠并同时将动态密封孔(18)密封扣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7)包括以下子模块:
信号获取子模块:获取深度信号、压力信号以及远程控制信号;
飞行控制子模块:控制飞行组件的运行;
浮力控制子模块:控制滑翔机组件的运行。
10.一种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油电混合驱动两栖航行器,包括如下步骤:
出水步骤:控制器控制浮力调节筒(1)通过增加筒内空气体积增加浮力,航行器浮出水面,令防水无刷电机(5)运行,姿态调节螺旋桨(4)转动并张开,动态密封孔(18)打开;
飞行步骤:控制电调(6),控制对多个防水无刷电机(5)的输出电流,令多个姿态调节螺旋桨(4)之间产生转速差来调节飞行姿态,同时内燃机(9)带动升力螺旋桨(10)产生主要的升力;
入水步骤:令防水无刷电机(5)关闭,姿态调节螺旋桨(4)收缩,关闭动态密封孔(18),浮力调节筒(1)通过减少内部空气体积减少浮力;
水下滑翔步骤:通过浮力调节筒(1)内部的浮力调节来进行水下滑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20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基于油电混动的海空两栖航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