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0999.3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8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武成洁;王光全;王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专线 质量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对智能专线的流量信息进行端到端的采集分析,提升智能专线上用户的用户体验。该方法包括:获取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请求;根据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请求制定智能专线的流量分析策略;根据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确定流量采集请求;根据流量采集请求制定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的流量采集配置模板;将流量采集配置模板下发至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获取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采集的流量信息;根据智能专线的流量分析策略对流量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流量分析结果。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智能专线的开通及质量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专线业务是指高业务量的话音、数据、音频、视频等业务,其中,专线是指在两点或多点之间提供的用来传输专线业务的专用信道。专线业务大多是面向企业、政府等有较高数据接入/互联要求、较高服务要求的用户。
当前专线业务主要将多业务传输平台(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MSTP)作为网络承载,随着业务发展的以太化、大带宽化等趋势,原有MSTP技术承载以太网专线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首先,专线业务的开通流程需要人工操作;其次,当前专线业务还存在业务端到端的建立时间长、资源不能动态调整、业务分段管理技术较为封闭、专线业务质量无法端到端管控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方法和装置,能够对智能专线的流量信息进行端到端的采集分析,提升智能专线上用户的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请求,其中,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请求包括智能专线的标识、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根据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请求制定智能专线的流量分析策略;根据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确定流量采集请求;根据流量采集请求制定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的流量采集配置模板,其中,每个流量采集配置模板对应一个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将流量采集配置模板下发至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其中,流量采集配置模板用于指示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进行流量信息采集;获取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采集的流量信息;根据智能专线的流量分析策略对流量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流量分析结果。
上述方案中,获取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请求;根据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请求制定智能专线的流量分析策略;根据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确定流量采集请求;根据流量采集请求制定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的流量采集配置模板;将流量采集配置模板下发至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其中,流量采集配置模板用于指示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进行流量信息采集;获取智能专线中用户的设备采集的流量信息;根据智能专线的流量分析策略对流量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流量分析结果。因此,首先,本申请中能够获取特定智能专线的质量监控请求,并对获取到的特定智能专线进行质量监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专线业务不能端到端管控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智能专线上用户的用户体验。其次,又由于本申请中能够对每条智能专线进行质量监控,进而能够对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unified transportnetwork,UTN)和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承载A网中的业务实现分段管理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0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