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30617.7 | 申请日: | 201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7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冲鸿鑫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7;H01M4/62;H01M4/1393;H01M10/052 |
| 代理公司: | 13128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明月 |
| 地址: | 678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负极材料 碳元素 电池 制备 中间相碳微球 高放电容量 使用安全性 锂电池生产 包覆材料 电池负极 丁苯橡胶 高温过程 混合产品 鳞片石墨 膨胀问题 人造石墨 天然石墨 长循环 导电剂 粘结剂 包覆 焦炭 爆炸 | ||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碳元素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水溶液和包覆材料,所述碳元素材料包括鳞片石墨、焦炭和中间相碳微球,所述碳元素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所占有的比例为93%‑96%,本发明中,采用丁苯橡胶包覆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的混合产品,使电池负极具有高放电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特点,同时解决了在高温过程中电池的膨胀问题,进一步的降低电池在使用时发生爆炸的几率,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此,对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内部短路、外部加热,或者电池自身在大电流充放电时自身发热,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到90°C~ 100°C左右,锂盐LiPF6开始分解;对于充电状态的碳负极化学活性非常高,接近金属锂,在高温下表面的SEI膜分解,嵌入石墨的锂离子与电解液、黏结剂会发生反应,进一步把电池温度推高到150°C,此温度下又有新的剧烈放热反应发生,进一步的使电池温度达到200°C之上时,正极材料分解,释放出大量热和气体,持续升温。250-350℃嵌锂态负极开始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在反应发生过程中,充电态正极材料开始发生剧烈分解反应,产生高温和大量气体,电池发生燃烧爆炸,因此,为了保持锂电池的安全使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碳元素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水溶液和包覆材料,所述碳元素材料包括鳞片石墨、焦炭和中间相碳微球,所述碳元素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所占有的比例为93%-96%,所述碳元素材料中鳞片石墨制成的天然石墨、焦炭制成的人造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之间的比例为5:14:1。
优选的,所述导电剂的材料为导电石墨KS6或导电炭黑350G和碳纳米管。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的材料为沥青、聚乙烯醇或聚四氟乙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
优选的,所述包覆材料使用改性丁苯橡胶。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焦炭中的石油焦和针状焦,其中石油焦和针状焦的比例为1比4,同时添加沥青作为粘结剂,将石油焦、针状焦和沥青进行粉碎和造粒,随后将颗粒通过3000度的高温进行石墨化,最后通过球磨筛分制成人造石墨;
第二步:对鳞片石墨进行浮选,浮选出的淋面石墨,进行粉碎和球化加工,得到球形石墨,对球形石墨进行碳化和石墨化,再次对加工处理后的球形石墨进行筛分和除磁制成人造石墨成品;
第三步:对导电剂、粘结剂进行备料,导电剂选取导电石墨KS6、导电炭黑350G和碳纳米管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进行配料,粘结剂选取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进行配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冲鸿鑫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腾冲鸿鑫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06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