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渗漏液处理装置及垃圾渗漏液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9404.2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2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王世琪;王菲;王楠;王士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锋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11717 北京邦创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强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漏液 搅拌机 垃圾渗漏液 处理装置 垃圾粉碎机 垃圾混合物 加热装置 干化机 固体件 加药口 中和剂 制块 垃圾 垃圾处理技术 粉碎有机物 处理方式 依次连接 低成本 固化剂 加液口 搅拌件 有机物 烘干 液口 | ||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漏液处理装置及垃圾渗漏液处理方法。本发明的垃圾渗漏液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垃圾粉碎机、第一干化机、搅拌机和制块装置;垃圾粉碎机用于粉碎有机物干垃圾;第一干化机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烘干有机物干垃圾;搅拌机上设置有加液口和加药口,渗漏液通过加液口进入搅拌机内,中和剂和固化剂通过加药口进入搅拌机内,搅拌机内设置有搅拌件,搅拌后形成渗漏液垃圾混合物;制块装置用于将渗漏液垃圾混合物制成固体件。本发明的垃圾渗漏液处理装置中将垃圾和渗漏液混合制成固体件能够较低成本的处理渗漏液,且添加了中和剂,处理渗漏液的效果好,处理方式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漏液处理装置及垃圾渗漏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以每年9%-10%左右的速度增长。垃圾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然而采用填埋处置垃圾会产生大量污染性极强的垃圾渗滤液。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设施中产生渗滤液大约7.5万t/d。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会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随着垃圾渗滤液产生量的增长处理技术正日益成熟,但是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的处理落后成为威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的处置手段仍主要以回灌为主,长期的回灌可能会导致渗滤液出水含盐量升高,影响处理工艺的稳定性,还可能会对垃圾填埋体生物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大量流体的回灌会提高垃圾堆体水位,影响垃圾堆体的稳定性,带来安全隐患。焚烧处理可以实现废水的直接固化,但一般仅限毗邻含液体焚烧设施的垃圾焚烧厂的情形,当需要长距离外运时会增加运营成本;焚烧法投资大、成本高。
纳滤和高压反渗透工艺可实现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的进一步减量,但反应条件要求较高;蒸发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存在着能耗高、设备腐蚀严重的问题;混凝沉淀法和电絮凝法、高级氧化工艺对膜过滤浓缩液都有一定净化效果,但其单独处理的效果很难达到排放标准,它们只能作为一种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的预处理工艺。
以上工艺,不论是浓缩减量处理,还是无害化处置,均很难依赖单一的技术实现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的稳定高效处理和达标排放,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的妥善处置需要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组合来实现,导致处理成高投资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的妥善处置需要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组合来实现,导致处理成高投资大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垃圾渗漏液处理装置,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垃圾粉碎机、第一干化机、搅拌机和制块装置;
所述垃圾粉碎机用于粉碎有机物干垃圾;
所述第一干化机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烘干有机物干垃圾;
所述搅拌机上设置有加液口和加药口,渗漏液通过所述加液口进入搅拌机内,中和剂和固化剂通过所述加药口进入搅拌机内,所述搅拌机内设置有搅拌件,搅拌后形成渗漏液垃圾混合物;
所述制块装置用于将渗漏液垃圾混合物制成固体件。
根据本发明的垃圾渗漏液处理装置中将粉碎烘干的有机物干垃圾与渗漏液、中和剂和固化剂搅拌后制成固体件,将垃圾和渗漏液混合制成固体件能够较低成本的处理渗漏液,且添加了中和剂,处理渗漏液的效果好,处理方式简单方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垃圾渗漏液处理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块装置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挤压机,用于将所述渗漏液垃圾混合物挤压成形后成固体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锋,未经王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9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