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9163.1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5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扬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扬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47/02;A61K47/12;A61K31/23;A61K31/015;A61P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黄素 腾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该泡腾冲剂以碳酸钙为碱源,且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及酸源的重量比为1∶3.3~3.7∶4~4.5;该泡腾冲剂,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叶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更大大提高了其服用的依从性,有助于人们持续补充叶黄素,保护眼睛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属于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进而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蓝光还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蓝光对眼睛的伤害随照射时长增加而加重。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蓝光无处不在,照明设备、办公/学习设备以及阳光中都含有大量蓝光,如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数码产品、显示屏、LED灯等等,我们被蓝光包围,双眼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饱受蓝光伤害。导致近年来近视、眼睛疲劳、眼底老化,黄斑病变的人显著增加。其中,视疲劳综合征发病率已将近50%,虽不是致命疾病,但其对人体的健康威胁也不可小觑,可从眼部局部不适,发展到精神萎靡、眩晕头疼、记忆力衰退等全身症状,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及精神健康。
叶黄素具有过滤蓝光和抗氧化的作用,是眼睛的关键营养元素,其重要性在全球的营养学界都得到肯定。但由于叶黄素对光照、高温及PH值等因素都很敏感,稳定性差,而叶黄素酯经人体吸收后分解为游离态叶黄素,具有晶体叶黄素补充人体流失叶黄素的基本功能,所以通常采用叶黄素酯作为营养素进行补充。
目前可以买到的叶黄素酯产品主要是片剂和胶囊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口含片或咀嚼片,会对牙齿、舌头染色发黄,工作、社交时间无法食用;普通片与胶囊不但生物利用度低,吞咽的强异物不适感更限制了其应用。而叶黄素酯在水中不溶的性质,导致其不能做成泡腾剂、冲剂、口服液这类剂型。虽然现在已出现叶黄素酯的微囊粉原料,明显提升了水溶性,但该微囊粉原料的包合率达到一个瓶颈,无法实现完全包合,分散到水中后,未包合的叶黄素酯会粘附在杯壁上,留下非常明显的黄色印迹,而且无法用水洗掉,必须使用洗涤灵等清洁剂才能清洗干净。这种现象,一方面造成营养素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很多人嫌麻烦而放弃食用。叶黄素需要长期持续补充方可达到保护、营养眼睛的目的,因此,提升叶黄素酯制剂的依从性、生物利用度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顺应性(依从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叶黄素酯制剂,使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又享受地持续补充叶黄素,达到保护眼睛健康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叶黄素酯的泡腾冲剂,所述的叶黄素酯为叶黄素酯微囊粉,该泡腾冲剂的碱源为碳酸钙,且叶黄素酯微囊粉、碳酸钙及酸源的重量比为1∶3.3~3.7∶4~4.5。叶黄素酯微囊粉是利用微囊技术,经高品质壁材将叶黄素酯包裹成一种粉末状物质,从而提高其水溶性。本发明使用的叶黄素酯微囊粉为5%规格,即,每百克叶黄素酯微囊粉中含有约5克的叶黄素酯。选用其他规格的叶黄素酯微囊粉时,可以在本发明技术方案指导下调整三者用量关系实现发明目的。
采用其他手段使叶黄素酯绝大部分溶于水,因少量不溶叶黄素酯造成的挂壁现象,也可以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
泡腾冲剂在体外放入水中,迅速反应、崩解,溶解为液态,该过程一般只需1-3分钟,口服后液体在胃肠道大面积分布,约10-30分钟即可吸收入血。而普通片剂或胶囊,在胃肠内缓慢崩解,一般需要15-60分钟,溶解后有效成分才能被吸收入血,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需要2-3小时,甚至一两天。因此,泡腾冲剂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普通片剂胶囊。
泡腾技术,是依靠酸源和碱源在水中反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状如沸腾。常用的酸源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富马酸、硼酸等;常用的碱源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及其二者的混合物、碳酸氢钾等。酸源、碱源的选择及其比例,对泡腾冲剂的稳定性和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扬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扬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扬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扬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9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