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纵向振动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5514.1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朱胜阳;罗俊;翟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李正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纵向 振动 车辆 轨道 耦合 动力学 分析 方法 | ||
1.一种考虑纵向振动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车辆参数、轨道参数和界面参数;
S2:设定积分步长、运行终止时间以及车辆-轨道系统的初始位移和速度,并读取不平顺样本;
S3:利用步骤S2中读取的不平顺样本,并基于快速显示积分方法计算出下一时刻车辆-轨道系统的位移和速度;
S4:利用步骤S3中计算出的车辆-轨道系统的位移和速度,分别计算出车辆的牵引力矩、扣件纵向阻力、轨道板与CA砂浆界面的切向内聚力、轮轨垂向力、轮轨纵向蠕滑力以及车辆子系统与轨道子系统的线性内力;
S5:根据步骤S4计算出的牵引力矩、轮轨垂向力、轮轨纵向蠕滑力和车辆子系统的线性内力,计算出车辆子系统的加速度;根据步骤S4计算出的扣件纵向阻力、轨道板与CA砂浆界面的切向内聚力、轮轨垂向力、轮轨纵向蠕滑力和轨道子系统的线性内力,计算出轨道子系统的加速度;
S6:记录动态响应数据;
S7:判断分析时间是否达到设定的运行终止时间,若未达到,则继续执行步骤S3至步骤S7,并将步骤S5中计算出的车辆子系统和轨道子系统的加速度代入步骤S3中,用于计算下一时刻车辆-轨道系统的位移和速度;若达到,则结束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纵向振动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根据车辆子系统的速度,计算出牵引力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纵向振动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扣件纵向阻力的计算方式为:
其中,FLm为扣件纵向阻力,x表示轨道紧固件的纵向位移,σ0为x=0时Dahl摩擦模型的摩擦曲线的斜率,(xs,FLfs)被定义为参考状态,能够在运动过程中更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纵向振动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轨道板与CA砂浆界面的切向内聚力的计算方式为:
其中,Ft为轨道的切向内聚力,Dt为损伤变量,δt为切向相对位移,δt0为损伤起始位移,δtf为完全失效位移,δtmax为加载历史中达到的最大相对位移,Ftm为界面剪切强度,kt为未发生损伤时界面剪切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纵向振动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轮轨垂向力和轮轨纵向蠕滑力的计算方式为:
Fwrxi(t)=-μFwrzi(t)·sgn(vslip)
μ=c·exp(-a·|vslip|)-d·exp(-b·|vslip|)
其中,Fwrzi(t)为第i个轮轨接触点的轮轨垂向力,kH表示非线性赫兹接触刚度,Fwrxi(t)为第i个轮轨接触点的纵向蠕滑力,vslip为第i个轮轨接触点的车轮与钢轨之间的蠕滑速度,μ为轮轨接触界面的黏着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55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