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煤气化反应装置和高效煤气化反应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25122.5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8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高攀;钟思青;金渭龙;金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J3/50 | 分类号: | C10J3/50;C10J3/48;C10J3/46;C10J3/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康志梅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煤气化 反应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效煤气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煤气化气化炉(19)、至少一个氧煤枪(4)和至少一个旋风分离器;
煤气化气化炉(19)包括上下分布的气化炉上部空间(3)和气化炉下部焦炭填充区(6),气化炉上部空间(3)与气化炉下部焦炭填充区(6)内部连通,氧煤枪(4)与煤气化气化炉(19)上部的气化炉上部空间(3)相连通;旋风分离器与气化炉下部焦炭填充区(6)相连通;按物料流入的方向,氧煤枪(4)包括氧煤枪气体入口(17)、氧煤枪上部空间(7)、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上部(8)、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中部(9)、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下部(10)、煤枪混合物料渐缩管上部(12)、氧煤枪混合物料中部(13)、氧煤枪混合物料下部(14)和氧煤枪混料出口,各相邻部分相连通;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下部(10)和煤枪混合物料渐缩管上部(12)连通形成氧煤枪物料混合区(18),氧煤枪物料混合区(18)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化粉煤入口,当气化粉煤入口为多个时,多个气化粉煤入口采用同面不同轴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煤气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化气化炉(19)为圆柱形,煤气化气化炉(19)中气化炉上部空间(3)和气化炉下部焦炭填充区(6)体积占比为(1~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煤气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煤枪(4)为对置布置,氧煤枪个数为2n,n为大于0的自然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45°,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煤气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煤枪(4)中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上部(8)与竖直方向夹角为10~65°,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中部(9)中部的直径为氧煤枪上部空间(7)的1/10~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煤气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氧煤枪物料混合区(18)设置有2n个气化粉煤入口,n为大于0的自然数,相邻气化粉煤入口的轴间距为氧煤枪物料混合区(18)腔体直径的1/10~1/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煤气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煤枪混合物料下部(14)靠近氧煤枪混料出口端呈向外扩大状,扩大段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45°。
7.一种高效煤气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煤气化反应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a)、气体由氧煤枪入口(17)进入氧煤枪(4)经过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上部(8)和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中部(9)加速后再经过氧煤枪气体渐 缩管下部(10)加速后进入到氧煤枪物料混合区(18)中;
(b)、进入氧煤枪物料混合区(18)的气体,与通过同面不同轴的气体粉煤入口进入氧煤枪物料混合区(18)的物料进行高度混合,再经过氧煤枪混合物料渐缩管上部(12)、氧煤枪混合物料中(13)和氧煤枪混合物料下部(14)进行加速雾化形成射流混合物;
(c)、上述射流混合物从氧煤枪混料出口进入煤气化气化炉(19)中,在射流碰撞中心区进行再混合,燃烧和气化,气化后的高温气体经过气化炉下部焦炭填充区(6)进行高温氧化性气体再还原,然后经至少一个旋风分离器分离得到合成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煤气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煤枪(4)气体经过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上部(8)、氧煤枪气体渐缩管下部(10)后表观线速增加至4~10倍,氧煤枪(4)中氧煤枪物料混合区(18)的物料经过氧煤枪混合物料渐缩管上部(12)、氧煤枪混合物料中(13)和氧煤枪混合物料下部(14)后表观线速增加至4~20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效煤气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化气化炉(19)中粉煤粒度为10~1000μm,且低于50μm以下的颗粒含量不大于10%,大于850μm的颗粒不大于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效煤气化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煤气化气化炉(19)中压力为0~5MPa,富氧空气为5~10%,水蒸气含量为5~50%,气化炉上部空间(3)的射流碰撞中心区温度为1200~1600℃,焦炭填充区(6)温度为900~1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512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