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雷模块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25102.8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7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 发明(设计)人: | 惠欲晓;章志;胡勇;王旭明;王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隆源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9/00 | 分类号: | H02H9/00;H02H9/04;H02H9/06;H02H9/02 | 
| 代理公司: | 44414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伟锋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压敏电阻 电路板 电连接 放电管 防雷模块 漏流 电涌保护器 可靠性增加 电涌能力 使用寿命 限制处理 相对设置 电涌 泄放 分段 吸收 | ||
本发明涉及电涌保护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防雷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依次设有压敏电阻、电路板和放电管,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放电管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所述放电管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通过电路板将压敏电阻和放电管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对漏流进行很好的切断限制处理,解决了漏流不可控的状态,使其使用可靠性增加,另一方面能对电涌能力进行分段吸收和泄放,提高了对电涌的抑制效果,使其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同时,对该防雷模块的结构进行了精简,使其结构简单化和小型化,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涌保护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雷模块。
背景技术
造成电涌(瞬变脉冲)的原因通常包括雷电、接地不良、感性负载切换、市电故障排除以及ESD(Electro-Static Disscharge,静电释放)等。其结果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甚至设备损毁,其中以雷电造成的电涌破坏性最强。
现有的防雷电电涌破坏的方法通常是在用电设备的电源适配器前端使用电涌保护装置,该电涌保护装置通常会采用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压敏电阻或放电管等构件,不但体积大,而且结构复杂,导致成本较高,而且单独使用放电管或压敏电阻时,还存在漏电大,易裂化起火、续流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雷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涌保护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雷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设有压敏电阻、电路板和放电管,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放电管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所述放电管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为圆环型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沿其轴向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放电管的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二引脚的一侧设有焊片,所述焊片与所述第二引脚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压敏电阻的一侧设有镀锡层,所述镀锡层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通过第一锡片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通过第二锡片与所述放电管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管和所述电路板均通过第三锡片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管包括:瓷片,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瓷片相对两侧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瓷片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凸台,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台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均采用紫铜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的表面镀雾锡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雷模块,通过电路板将压敏电阻和放电管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对漏流进行很好的切断限制处理,解决了漏流不可控的状态,使其使用可靠性增加,另一方面能对电涌能力进行分段吸收和泄放,提高了对电涌的抑制效果,使其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同时,对该防雷模块的结构进行了精简,使其结构简单化和小型化,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隆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隆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5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