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EGFR二聚体界面的人源化双特异性纳米抗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4764.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4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黄金;赵林;温碧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46 | 分类号: | C07K16/46;C12N15/13;C12N15/81;C12N1/19;A61K39/395;A61P35/00;C12R1/8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段卉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egfr 二聚体 界面 人源化双 特异性 纳米 抗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EGFR二聚体界面的人源化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抗体在体外试验中与PBMCs联用可以有效地增强对EGFR过表达的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其是一种可靶向EGFR二聚化界面、NK细胞FcγRIIIa受体和人血白蛋白的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具有抑瘤活性。其具有研制既有抗EGFR同源和异源二聚化功能,又有常规抗体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和长的半衰期的治疗性纳米抗体药物的潜力,为解决EGFR靶向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靶向EGFR二聚体界面的人源化双特异性纳米抗体。
背景技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Her 1/ErbB 1)是人表皮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正常表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许多上皮癌的有效靶点。EGFR作为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包含糖基化胞外结构域、单个疏水跨膜段、胞内部分(含近膜段、蛋白激酶结构域和羧基末端)。表皮生长因子(EGF)等配体与细胞表面EGFRs的结合导致二聚体界面的暴露和与另一种EGFR的同源或与其他家族成员的异源二聚化。二聚化导致RTK激活和磷酸化特定的酪氨酸残基,从而启动有丝分裂信号级联和其他细胞活性。EGFR在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头颈部癌、胰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中过度表达和突变,使EG FR成为抗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已作为EGF R抑制剂用于抗癌治疗,但这些药物的临床有效率较低(约为15%)。
“二聚化”是EGFR家族受体活化所必须经历的关键而共有的步骤,选择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二聚体界面区域、特别是二聚体界面区直接参与二聚体形成的β-环作为抗体的靶向位点,就有可能通过抗体的空间障碍作用有效阻止受体的同源或异源二聚化和活化。单一的纳米抗体由于没有常规抗体的ADCC作用,所以针对信号通路的单特异性抗体的体内抗瘤活性可能很难达到常规抗体的水平。ADCC作用主要由NK细胞主导,而采用抗NK细胞表面Fc受体FcγRIIIa(又称CD16)的纳米抗体构建双特异性抗体则可有效赋予纳米抗体以ADCC作用。纳米抗体在血清中的稳定性也是其成药性的一个制约性的问题。白蛋白作为载体蛋白可有效提高小分子药物的血清稳定性、改善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以靶向人血白蛋白的纳米抗体在体内介导药物偶联白蛋白,并借以改善药物半衰期和药代动力学行为是一种可取的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靶向EGFR二聚体界面的人源化双特异性纳米抗体。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靶向EGFR二聚体界面的人源化双特异性纳米抗体。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编码靶向EGFR二聚体界面的人源化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基因。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重组载体。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重组菌株。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人源化双特异性纳米抗体、所述的基因、所述的重组载体、或所述的重组菌株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制备治疗EGFR阳性肿瘤和/或抑制EGFR阳性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47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刻蚀方法以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于维修的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