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绞花与局部编织相结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24215.6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6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伍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学院 |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谭映华 |
| 地址: | 51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编织 相结合 针织物 方法 | ||
1.一种绞花与局部编织相结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前、后一对针床或多针床横机,可进行三功位选针,在前、后针床上,线圈可自由地前后移动,依据针织物的花型特点,针织物的编织是由多次向右,即从一方针床角度观察,局部编织与多次向左局部编织的循环编织而成,或者,是由多次向右局部编织、纬平针过渡横列的编织、多次向左局部编织与纬平针过渡横列循环编织而成,其中,多次向右局部编织包括以下编织工序:
R1:第一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机头向右,在单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a1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b1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机头多次折返,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织针上,编织X1个线圈横列,其中,在最后两个编织横列上,各选择1或2枚另一方针床织针进行挂圈编织,机头向右,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与另一方针床织针之间拉浮线,在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c1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机头多次折返,在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织针上,编织Y1个线圈横列,其中,在最后两个编织横列上,各选择1或2枚另一方针床织针进行挂圈编织,对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与另一方针床织针之间拉浮线,对单编织横列对应的最右侧另一方针床上的织针也进行挂圈编织,然后,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存在的挂圈进行脱圈处理,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一方针床上的旧线圈移圈到另一方针床相应的织针上,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b1个旧线圈向右移动c1个针距、到达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将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c1个旧线圈向左移动b1个针距、到达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在下一编织横列上,机头向右,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b1+c1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完成第一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的最后横列的编织,在下一个横列,将单编织横列对应的最右侧另一方针床织针上的挂圈进行脱圈处理;
R2:第二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机头向右,在单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a2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b2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在第一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完成最后一个横列的脱圈处理后,机头多次折返,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织针上,编织X2个线圈横列,其中,在最后两个编织横列上,各选择1或2枚另一方针床织针进行挂圈编织,机头向右,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与另一方针床织针之间拉浮线,在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c2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机头多次折返,在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织针上,编织Y2个线圈横列,其中,在最后两个编织横列上,各选择1或2枚另一方针床织针进行挂圈编织,对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与另一方针床织针之间拉浮线,对单编织横列对应的最右侧另一方针床上的织针也进行挂圈编织,然后,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存在挂圈进行脱圈处理,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一方针床上的旧线圈移圈到另一方针床相应的织针上,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b2个旧线圈向右移动c2个针距、到达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将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c2个旧线圈向左移动b2个针距、到达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在下一编织横列上,机头向右,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b2+c2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完成第二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的最后横列的编织,在下一个横列,将单编织横列对应的最右侧另一方针床织针上的挂圈进行脱圈处理;
R3:第三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按照与第二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相同的编织工序,用第三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涉及到可变参数对第二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的参数进行如下更改:a3替换a2,b3替换b2,X3替换X2,c3替换c2,Y3替换Y2,便可完成第三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
…
Rx:第x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x为最后向右绞花局部编织,按照与第x-1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相同的编织工序,用第x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涉及到可变参数对第x-1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的参数进行如下更改:ax替换ax-1,bx替换bx-1,Xx替换Xx-1,cx替换cx-1,Yx替换Yx-1,便可完成第x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
按R1-Rx编织工序,直到完成花型宽度所需要的向右绞花局部编织的次数x次;
其中,纬平针过渡横列的编织,也可以不编织,多次向左局部编织具体包括以下编织工序:
L1:第一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机头向左,在单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d1=bx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e1=cx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机头多次折返,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织针上,编织Z1个线圈横列,其中,在最后两个编织横列上,各选择1或2枚另一方针床织针进行挂圈编织,机头向左,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与另一方针床织针之间拉浮线,在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f1=ax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机头多次折返,在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织针上,编织W1个线圈横列,其中,在最后两个编织横列上,各选择1或2枚另一方针床织针进行挂圈编织,对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与另一方针床织针之间拉浮线,对单编织横列对应的最左侧另一方针床上的织针也进行挂圈编织,然后,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存在挂圈进行脱圈处理,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一方针床上的旧线圈移圈到另一方针床相应的织针上,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e1个旧线圈向左移动f1个针距、到达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将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f1个旧线圈向右移动e1个针距、到达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在下一编织横列上,机头向左,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e1+f1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完成第一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的最后横列的编织,在下一个横列,将单编织横列对应的最左侧另一方针床织针上的挂圈进行脱圈处理;
L2:第二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机头向左,在单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d2=bx-1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e2=cx-1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在第一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完成最后一个横列的脱圈处理后,机头多次折返,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织针上,编织Z2个线圈横列,其中,在最后两个编织横列上,各选择1或2枚另一方针床织针进行挂圈编织,机头向左,在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与另一方针床织针之间拉浮线,在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f2=ax-1枚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机头多次折返,在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织针上,编织W2个线圈横列,其中,在最后两个编织横列上,各选择1或2枚另一方针床织针进行挂圈编织,对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与另一方针床织针之间拉浮线,对单编织横列对应的最左侧另一方针床上的织针也进行挂圈编织,然后,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存在挂圈进行脱圈处理,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一方针床上的旧线圈移圈到另一方针床相应的织针上,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e2个旧线圈向左移动f2个针距、到达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将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另一方针床上f2个旧线圈向右移动e2个针距、到达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在下一编织横列上,机头向左,将第一重复编织横列与第二重复编织横列对应的一方针床e2+f2织针上进行线圈编织,完成第二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的最后横列的编织,在下一个横列,将单编织横列对应的最左侧另一方针床织针上的挂圈进行脱圈处理;
L3:第三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按照与第二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相同的编织工序,用第三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涉及到可变参数对第二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的参数进行如下更改:d3=ex-2替换d2,e3=dx-2替换e2,Z3替换Z2,f3=ax-2替换f2,W3替换W2,便可完成第三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
…
Lx:第x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x为最后向左绞花局部编织,按照与第x-1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相同的编织工序,用第x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涉及到可变参数对第x-1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的参数进行如下更改:dx=b1替换dx-1,ex=c1替换ex-1,Zx替换Zx-1,cx=a1替换cx-1,Wx替换Wx-1,便可完成第x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
按L1-Lx编织工序,直到完成花型宽度所需要的向左绞花局部编织的次数x次;
所述多次向右局部编织与多次向左局部编织的先后次序可交换,重复上述编织工序便可编织该类绞花与局部编织相结合的针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花与局部编织相结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参数3枚≤a1或b1或c1≤7枚、4个≤X1或Y1≤10个,根据机头的运行方向,X1、Y1均要求为偶数,a1、b1与c1三参数相等,X1与Y1两参数相等;以下其它各次向右或向左绞花局部编织中的五个参数的特性与相互关系、同第一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的五个参数的特性与相互关系;在所述第一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与第二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中,五对参数a1与a2、b1与b2、c1与c2、X1与X2、Y1与Y2相等,其它各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之间的关系、或各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为保持线圈纵行的纹路关系,第一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三参数与最后第一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三参数存在对位关系,即d1=bx、e1=cx、f1=ax,第二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三参数与最后第二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三参数存在对位关系,即d2=bx-1、e2=cx-1、f2=ax-1,…,最后第一次向左绞花局部编织三参数与第一次向右绞花局部编织三参数存在对位关系,即dx=b1、ex=c1、fx=a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学院,未经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42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装置及操作存储器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清肺利咽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