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3807.6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7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郑卫华;郑诗悦;郑超杰;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卫华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B60P3/00 |
代理公司: | 36129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邓澄宇 |
地址: |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水 检测器 渗水系数 检测车 车体 智能 测量效率 可升降地 性能检测 采样点 检测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属于路面性能检测领域,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包括车体、至少一个的用于检测待测路面渗水系数的路面渗水检测器,至少一个的路面渗水检测器均可升降地设置于车体的底部,车体可搭载路面渗水检测器移动。本发明公开的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可实现快捷地检测路面渗水系数,可解决采样点较多时对路面渗水系数测量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性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
背景技术
路面渗水系数,是指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路面规定面积的水的体积(mL/min)。路面渗水系数是衡量路面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密实而不透水的路面可以防止雨水或雪水等透过路面渗入基层或土层而降低路基路面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为测量路面的渗水系数,现有技术通常由人工采用路面渗水仪进行测量。路面渗水仪通常由量筒、设于量筒下方的底座、连接量筒和底座的接管、支撑量筒的支架、设置于接管上的阀门、设于底座上的配重块,测量时,将路面渗水仪的底座底部周向密封置于待测路面,向量筒中注满水,将阀门打开,水从量筒中经接管下部流出至底座内部,记录一定时间内量筒中水面下降刻度(待水面下降100mL时,立即开动秒表,每间隔60s,读记量筒的刻度一次,至水面下降500mL为止),最后计算出渗水系数,这种操作方式在采样点足够多的情况下,工作量极大,且在一待测路面通常需横向测试多点,需人工沿需测试道路依次采样,效率极为低下,尤其在炎热天气,对检测人员而言环境较为恶劣,且需人为读数及记录时间,误差较大,往往是费时费力又难以得到详实的标准数据,这种操作方式日渐不能满足我国道路部门测试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以实现快捷地检测路面渗水系数,可解决采样点较多时对路面渗水系数测量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包括车体、至少一个的用于检测待测路面渗水系数的路面渗水检测器,至少一个的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均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车体可搭载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移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可控制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检测所述待测路面的渗水系数。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待测路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清洁装置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可控制所述清洁装置对所述待测路面进行清洁。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智能路面渗水检测车还包括至少一个的与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相匹配的用于对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的水量进行检测的观测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观测器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先控制所述清洁装置对所述待测路面进行清洁,形成干净待测路面,再控制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对所述干净待测路面进行渗水操作,且所述中央控制器记录渗水时间,所述观测器对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的水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数据传送至所述中央控制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包括路面渗水仪、伸缩器、储水箱、注水管,所述伸缩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体的外底部,所述路面渗水仪固定于所述伸缩器的另一端,所述储水箱固定在所述车体的内部,所述注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路面渗水仪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路面渗水仪的用于控制渗水启闭的第一电磁阀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面渗水检测器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固定于所述注水管上,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面渗水仪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卫华,未经郑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3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土型大坝的干湿循环效应分析方法
- 下一篇:泥浆动态污染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