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抽丝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3730.2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郑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鼎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3 | 分类号: | C03B37/03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 代理人: | 王玉仙 |
地址: | 2152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抽丝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抽丝装置,包括一安装板、分别设于安装板上下两端的吹气过纤模和辅助过纤模、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上的用于传输光纤的牵引组件,所述的光纤依次经过吹气过纤模、牵引组件、辅助过纤模,所述的吹气过纤模用于连接气源向下吹气,所述的吹气过纤模包括吹气过纤模本体、盖于吹气过纤模本体上部开口处的盖板。本申请的一种光纤抽丝装置,在安装板上设置了吹气过纤模,在抽丝断纤后利用一股往下吹的压缩空气使光纤能继续下降直至再次接触到抽丝牵引轮实现再次抽丝。且此股压缩空气也可吹除因抽丝断纤等原因残留在牵引皮带上的碎光纤。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手动操作,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且不会有人员受伤,提高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纤抽丝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抽丝过程是光纤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现有的抽丝装置,如果光纤抽丝过程中发生断裂,抽丝过程中产生断纤的机率主要集中在牵引装置处,只能靠员工手动穿丝后才能实现再次抽丝,不仅浪费人力,降低生产效率,且人员在手动操作时,有被机器夹伤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纤抽丝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抽丝装置,所述的光纤抽丝装置包括一安装板、分别设于安装板上下两端的吹气过纤模和辅助过纤模、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上的用于传输光纤的牵引组件,所述的光纤依次经过吹气过纤模、牵引组件、辅助过纤模,所述的吹气过纤模用于连接气源向下吹气,所述的吹气过纤模包括吹气过纤模本体、盖于吹气过纤模本体上部开口处的盖板。
优选地,所述的盖板包括盖部、设于盖部下的用于插入所述的吹气过纤模本体中的插入部,所述的插入部包括连接在所述的盖部下表面的圆筒状的筒状部、位于筒状部下侧的锥形部,所述的盖板开设有上下贯穿盖板的第一过纤孔,所述的吹气过纤模本体为圆筒状,所述的吹气过纤模本体内开设有上下穿管的通道腔,所述的通道腔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与所述的筒状部相配合的用于容纳所述的筒状部的筒状部容纳腔、与所述的锥形部相配合的用于容纳所述的锥形部的锥形部容纳腔、用于供光纤穿过的第二过纤孔,当盖板安装在所述的吹气过纤模本体上时,所述的筒状部与所述的筒状部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通风间隙,所述的筒状部与所述的筒状部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斜向下的第二通风间隙,所述的第二通风间隙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通风间隙相连通,所述的第二通风间隙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过纤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吹气过纤模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安装吹气接头的安装通孔,所述的安装通孔与第一通风间隙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过纤孔与第二过纤孔同轴设置,且内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盖板的盖部的覆盖在所述的吹气过纤模本体的上端部,将所述的第一通风间隙的上端部密封。
优选地,所述的牵引组件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列的牵引装置,所述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一除静电器,所述的除静电器位于所述的牵引装置的后侧,用于除去经过两个牵引装置之间的光纤的静电。
优选地,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绕在所述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的皮带,所述的光纤经过两个牵引装置的皮带之间,被皮带牵引。
优选地,所述的牵引装置还包括一移动板,所述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安装在所述的移动板上,所述的安装板上安装有一条或多条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的移动板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滑轨上,所述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的移动板沿所述的滑轨移动的驱动气缸,所述的驱动气缸通过一气缸支座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上,两个牵引装置的皮带相靠近的部分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本申请的光纤抽丝装置还包括光纤收集桶,所述的光纤收集桶放置在辅助过纤模的下方,光纤经过辅助过纤模后进入所述的光纤收集桶被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鼎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鼎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3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