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材料制造用加压粘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3719.6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5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蔡玉红;周菊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亿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312458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材料 制造 加压 粘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材料制造用加压粘合装置,涉及材料加压粘合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伸缩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两个伸缩装置的顶端均与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该新材料制造用加压粘合装置,通过第一电机、转轴、转盘、第二电机、连接杆和扇叶的共同作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着转轴转动,使得转盘带着两个连接杆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连接杆带着两个第二电机转动,两个电机的输出轴均带着扇叶转动产生气流,从而实现了新材料之间快速的冷却粘合,避免了长时间常温下自动冷却的过程,从而保障了新材料之间的粘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压粘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材料制造用加压粘合装置。
背景技术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强度、韧性、硬度、弹性等机械性能。
在新材料制造的过程中通常用加压的方式保障材料之间的粘合,传统的挤压粘合设备没有冷却散热功能,新材料涂抹粘合剂进行挤压后,需要在常温下进行冷却,使得粘合剂进行冷却固定,保障新材料之间的粘合,但是这种方式所用时间过长,不利于粘合剂的快速冷却,从而不利于新材料之间的粘合,从而降低了粘合效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材料制造用加压粘合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挤压粘合设备没有冷却散热功能,新材料涂抹粘合剂进行挤压后,需要在常温下进行冷却,但是这种方式所用时间过长,不利于粘合剂的快速冷却,从而不利于新材料之间的粘合,从而降低了粘合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材料制造用加压粘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伸缩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两个伸缩装置的顶端均与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杆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且两个第一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两个第一滑块的相对面分别与挤压板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挤压板位于固定块的正上方,且挤压板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两个电动推杆的顶端均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滑槽,且支撑板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装置,且两个支撑装置的顶端均与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与转动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的底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转动装置卡接在连接板的上表面。
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杆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杆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一电机机身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型号为YVF7124,且两个固定杆的底端均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转盘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关。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和伸缩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活动板的下表面和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且两个第二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两个第二滑块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杆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与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亿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嵊州亿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37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