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23382.9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0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郭偶凡;何迎利;王俊椋;李超;瞿静文;葛红舞;张宇新;严喻冬;王海冬;梁伟;陈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7/382 | 分类号: | H04B17/382;H04B17/309 |
| 代理公司: | 32224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赏 |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判决 多频段 频段 协作频谱感知 硬判决结果 不确定度 仿真结果 概率准则 可用频段 判决结果 判决准则 认知用户 用户信号 阈值能量 非重叠 软判决 统计量 物联网 子频段 总误差 检测 门限 感知 噪声 融合 引入 概率 协作 优化 | ||
1.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被检测频段分为K个子频段;
对每个子频段统计能量感知统计量;
对每个子频段的能量感知统计量采用双阈值进行判定;
根据每个子频段的双阈值判定结果,向融合中心发送频谱感知结果,包括:
如果有超过设定个数的子频段的判定结果为主用户信号存在限,则认知用户判定检测频段主用户信号存在,向融合中心发送主用户信号存在的感知结果;
如果所有子频段的判定结果为主用户信号不存在,则判定检测频段主用户信号不存在,向融合中心发送主用户信号不存在的感知结果;
其余情形下,将所有子频段的能量感知统计量发送到融合中心进行融合;
融合中心根据融合结果给出判决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子频段统计能量感知统计量,包括:
其中,Xi,j为第i个认知用户检测第j个子频段的能量感知统计量,M为采样点数,xi,j(k)表示第i个认知用户检测第j个子频段在第k时刻接收到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知用户检测时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如下:
其中,si,j(k)表示经无线信道衰减、延时及损耗后的主用户信号,ni,j(k)表示接收到的噪声信号,H0表示主用户信号不存在,H1表示主用户信号存在,L表示认知用户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阈值确定为:
其中,λ1,i为第i个认知用户的最小门限,λ2,i为第i个认知用户的最大门限,Q-1(·)为高斯互补积分函数Q(·)的反函数,M为采样点数,Pf,i为误警概率,表示标准噪声功率,β为噪声不确定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子频段的能量感知统计量采用双阈值进行判定,包括:
如果检测的能量感知统计量大于最大门限λ2,i,则判定为主用户信号存在;
如果检测的能量感知统计量小于最小门限λ1,i,则判定为主用户信号不存在;
如果检测的能量感知统计量位于最大门限和最小门限之间,则不直接进行判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如果有超过K/2个子频段的判定结果为主用户信号存在,则认知用户判定检测频段主用户信号存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有子频段的能量感知统计量发送到融合中心进行融合,包括:
将所有的子频段检测能量感知统计量进行等增益融合;或者将所有大于最小门限的子频段检测能量感统计量进行等增益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中心采用基于最小总误差概率准则的软判决最优门限作为判决门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优化的物联网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最小总误差概率准则的软判决最优门限为:
其中,λopt为软判决最优门限,μ0和σ0分别为主用户不存在的均值和方差,μ1和σ1分别为主用户存在的均值和方差,P0为主用户不存在的概率,P1为主用户存在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33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