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3231.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1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杜鸿达;陈威;康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F27B14/06 | 分类号: | F27B14/06;F27B14/10;F27B14/14;C01B32/215 |
代理公司: | 44311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昭毅;郑海威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体 开口 炉体 传送装置 连续高温 石墨化 纯化处理 顶端设置 开口相对 可分离地 腔体连通 炉体围 石墨粉 外露 底端 腔体 拼接 驱动 | ||
一种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用于对石墨粉进行纯化处理,所述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包括炉体、发热体以及第一传送装置,所述炉体围设成一腔体,所述炉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炉体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发热体在所述炉体中运动以使得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外露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沿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可分离地拼接的子发热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冶金工程非金属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的研究越来越火热,石墨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材料之一而受到广泛研究与生产,例如,石墨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不二之选,也是核反应堆中的关键材料。此外,石墨在密封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石墨的应用领域不断被开发,对石墨纯度指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现在行业内普遍采用的纯化处理工艺包括艾奇逊法处理工艺和连续高温石墨化处理工艺。艾奇逊法纯化处理工艺存在许多本身无法克服的缺点:(1)效率低,间接式周期性生产,且单次出货周期长;(2)成本高,热能利用率低,一般不超过25%;(3)环境差,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扬尘;(4)低环保,艾奇逊炉的纯化工艺需要过量的纯化气体(主要是氯气和氟利昂),对后续尾气处理系统和外部环境带来压力。连续高温石墨化处理工艺能够避免上述缺点,但是现有的连续高温石墨化处理工艺采用的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通常采用电阻加热或者中频感应加热等加热方式对石墨进行处理,由于石墨在纯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以及废渣负载与用于发热的发热体上;另外,通常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为非封闭式系统结构,内部保温结构、发热体、坩埚等碳材料结构容易氧化,需要停产更换。因此,对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的维护带来的成本以及停产造成的损失是限制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容易维护的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
一种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用于对石墨粉进行纯化处理,所述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包括炉体、发热体以及第一传送装置,所述炉体围设成一腔体,所述炉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炉体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发热体在所述炉体中运动以使得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外露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沿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可分离地拼接的子发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发热体感应的铜感应线圈以使所述发热体发热。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包括保温层、第一炉壁以及第二炉壁,所述保温层围设成所述腔体,所述第一炉壁围设于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并贴合所述保温层设置,所述第二炉壁围设于所述第一炉壁并与所述第一炉壁相距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铜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炉壁中,所述铜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炉壁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壁为绝缘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碳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还包括第二传送装置,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的顶端,所述第二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多个装载所述石墨粉的容器至所述第一开口处以及传送外露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子发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还包括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用于将所述容器经所述第一开口传送至所述腔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高温石墨化设备还包括隔氧罩,所述隔氧罩内形成一隔氧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及所述抓取装置容置于所述隔氧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3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色金属熔炼炉
- 下一篇:一种双燃烧系统熔保一体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