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及处理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2111.1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张宝金;赵斌;罗伟东;严杰;唐江浪;杜文波;聂鑫;韩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构造 建立 方法 处理 终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及处理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得地震剖面数据,剔除数据中的异常点;步骤2:对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点进行三角剖分;步骤3:对经过步骤2的三角剖分处理后的三角形关系添加辅助点,并对辅助点赋值;步骤4:对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带辅助点的数据点进行插值建立地震构造图。本发明建立的地震构造图的曲面更为合理,等值线更为平滑连续;插值外推区域更为合理,提高了地震勘探数据的可用性,能够满足工业化制图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资料处理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及处理终端。
背景技术
地震构造图的建立是将所有的地震剖面的地层信息经网格化插值形成连续的层面,从而得到这一层界面上的地质信息,例如圈闭、断层等信息。这个过程是整个地震勘探中的最后环节,是地震解释成果的集中体现,地震构造图的结果,可以应用于指导打井、勘探部署等实际勘探生产活动。在网格化插值过程中,需要采用插值算法对离散的三轴(x,y,z)数据进行曲面网格化插值,以便将离散的数据建立成连续的、任意位置均可得到z值的场数据,得到的场数据就是连续的曲面,也是地震构造图,能够实现面的描述。
地震构造图的输入数据为解释后的地层数据,地层数据延地震测线解释获得。地震勘探过程中,通常布置二维测线并形成网状结构,每一根测线的距离很长,测线的特点是覆盖面积很大。但由于测得的地层数据集中在测线上,而测线之间存有大片的空白,导致地层数据的各数据点分布非常不均匀,也即只有在测线上有数据,而测线之间的空白区域无数据。如果直接对这样的测线图的地层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得到的地震构造图,其地震构造图的质量非常差,原因就在于对这样的测线图的地层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的插值结果非常不理想,插值结果的等值线的形态和分布均难以满足工业话成图要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分布不均匀的数据点的基础上建立地震构造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地震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其能够解决在分布不均匀的数据点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工业化制图需求的地震构造图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处理终端,其能够解决在分布不均匀的数据点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工业化制图需求的地震构造图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之一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震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得地震剖面数据,地震剖面数据包括原始地震数据点;
步骤2:对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点进行三角剖分;
步骤3:对经过步骤2的三角剖分处理后的三角形关系添加辅助点,并对辅助点赋值;
步骤4:将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三角关系的所有数据点作为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插值建立地震构造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删除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点中的异常数据点,所述异常数据点是指与周围符合规律的数据点不连续的数据点。
进一步地,确定所述异常数据点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比较当前数据点与周围数据点的差值,若差值>预设值,则当前数据点为异常数据点,
或,接收对数据点的标记信号,被标记信号所标记的数据点作为异常数据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接收对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点中的数据点的标记信号,被标记信号所标记的数据点作为异常数据点,删除所述异常数据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对所述原始地震数据点进行三角剖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采用最小曲率方法对辅助点进行赋值,待赋值的辅助点与周围和该辅助点直接连接的数据点建立符合曲率最小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未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2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