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外模拟和评价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内血小板粘附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21299.8 | 申请日: | 2019-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4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柳光茂;胡盛寿;张岩;陈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A61F2/82;A61M60/289;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秀青 |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模拟 评价 血液 接触 医疗器械 血小板 粘附 方法 | ||
1.一种体外模拟和评价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内血小板粘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1)在体外循环回路中使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的甘油水溶液模拟血液的粘度和流体力学特性,在溶液中加入直径3-5微米的荧光粒子模拟血小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2)溶液在回路中循环24小时后将所测器械的过流部件拆卸下来通过肉眼及拍照的方式观察器械内血液接触表面上的荧光粒子沉积情况;
(3)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荧光粒子沉积的、与血液接触的器械表面打上激光,用电荷耦合器件照相机成像的方法拍摄激光诱导荧光粒子聚集和粘附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模拟和评价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内血小板粘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溶液中荧光粒子的体积百分比浓度范围在5%-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模拟和评价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内血小板粘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为人工心脏、血管支架或机械瓣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模拟和评价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内血小板粘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血管支架和机械瓣膜,采用传统的旋转泵来实现循环回路中溶液的流动;对于人工心脏,直接依靠其自身的动力实现循环回路中溶液的循环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模拟和评价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内血小板粘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一直未出现荧光粒子沉积现象则在实验进行3天后拆除实验装置,判定器械内没有可明显形成血小板粘附的结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129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