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及其实现连续释放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21162.2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6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威;何广华;王聪;张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 主分类号: | B63C3/10 | 分类号: | B63C3/10;B63B7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7 | 代理人: | 迟芳 |
| 地址: | 264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行 体入水 实验 发射 装置 及其 实现 连续 释放 方法 | ||
1.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主弹簧(3)、移动座(4)、触发拨杆(5)、弹性释放夹(6)和至少一根光轴(2),至少一根光轴(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移动座(4)套装在光轴(2)上,移动座(4)沿光轴(2)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底座(1)的一端与移动座(4)之间设置有主弹簧(3),触发拨杆(5)靠近底座(1)的另一端设置,弹性释放夹(6)设置在移动座(4)上,航行体(7)夹持在弹性释放夹(6)上,弹性释放夹(6)与触发拨杆(5)相配合作出释放航行体(7)的动作;
弹性释放夹(6)包括两个约束转板(6-1)、两个约束锥形杆(6-2)、两个单弹簧(6-3)和两个微调螺丝(6-4),两个约束转板(6-1)分别竖直并列设置在移动座(4)的两侧,每个约束转板(6-1)铰接在移动座(4)的外侧壁上,两个约束锥形杆(6-2)分别穿设在移动座(4)的两侧,每个约束锥形杆(6-2)上套装有一个单弹簧(6-3),每个约束锥形杆(6-2)朝向约束转板(6-1)的一端对应设置有一个微调螺丝(6-4),每个微调螺丝(6-4)与其靠近的约束转板(6-1)内侧壁相贴紧,每个约束锥形杆(6-2)的另一端为锥形端,两个约束锥形杆(6-2)的锥形端之间有配合航行体(7)的夹持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触发拨杆(5)的个数为两个,两个触发拨杆(5)分别设置在底座(1)的两侧,每个触发拨杆(5)对应设置一个约束转板(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座(4)上设置有移动钩(8),底座(1)上设置有固定钩(9),固定钩(9)靠近主弹簧(3)设置,移动钩(8)与固定钩(9)之间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座(4)包括底平板(4-1)、轴承组件和两个侧立板(4-2),所述底平板(4-1)的底部设置有轴承组件,底平板(4-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两个侧立板(4-2),两个侧立板(4-2)之间并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平板(4-1)上加工有两组长孔,每组长孔的长度方向与底平板(4-1)的宽度方向同向,每组长孔对应设置有一个侧立板(4-2),每个侧立板(4-2)沿其对应的长孔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包括两个纵向梁(1-1)和两个横向梁(1-2),两个纵向梁(1-1)之间并列设置,每个纵向梁(1-1)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刻度(10),两个横向梁(1-2)并列设置在纵向梁(1-1)之间;微调螺丝(6-4)的外圆周壁上加工有第二刻度(20),侧立板(4-2)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三刻度(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光轴(2)上套装有与移动座(4)相配合的缓冲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航行体(7)的中心轴线与底平板(4-1)之间的夹角为攻角
9.利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实现的连续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释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航行体(7)的类型及尺寸,测量航行体(7)的质量为
组装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测量移动座(4)的质量为
获取主弹簧(3)的劲度系数
间距调整:转动约束转板(6-1)至竖直状态,并使其与微调螺丝(6-4)的外端相贴靠,初步固定约束锥形杆(6-2),根据航行体(7)的横向长度,调节两个侧立板(4-2)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航行体(7)的横向长度与两个侧立板(4-2)之间的夹持空隙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差值在1~2 mm之间,再固定两个侧立板(4-2);
初步夹持:将航行体(7)放置在两个约束锥形杆(6-2)的锥形端之间,调节微调螺丝(6-4),使约束锥形杆(6-2)和微调螺丝(6-4)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直至两个约束锥形杆(6-2)分别夹持在航行体(7)的两侧;
二次夹紧:根据实验要求调整航行体(7)的攻角
根据实验要求,以底座(1)上的第一刻度(10)为基准,调节触发拨杆(5)在底座(1)上的位置,确保触发拨杆(5)所在位置与约束转板(6-1)铰接点之间的水平投影距离在20~40cm;
最后将组装完毕的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根据实验要求调节光轴(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根据航行体(7)的质量
发射工作:在底座(1)的一端通过拉绳(19)拉动固定钩(9)使其与移动钩(8)分离,使移动座(4)上的航行体(7)在主弹簧(3)的推动下向水面运动,直至移动座(4)运动到触发拨杆(5)位置时,约束转板(6-1)在触发拨杆(5)的阻挡下发生转动,微调螺丝(6-4)外端失去约束至悬空状态,从而在单弹簧(6-3)作用下回弹,带动约束锥形杆(6-2)向外弹出,释放航行体(7)入水,移动座(4)继续移动撞击底座(1)的另一端为止,完成一次航行体(7)入水的过程;
再次拉回移动座(4),使主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直至移动钩(8)与固定钩(9)相勾结,设置另一航行体(7),等待下一次航行体(7)入水操作,实现连续释放航行体(7)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11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