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点协同拦鱼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21151.4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9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邱佳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佳琪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71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状态设置 收集器 无线收发模块 波形检测模块 协同 触摸液晶屏 节点控制器 保护模块 报警模块 拨动开关 电极组成 节点连接 控制模块 无线通信 控制器 本节点 感知 检测 网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点协同拦鱼装置,包括多个拦鱼节点和状态设置收集器;所述状态设置收集器由控制器,无线收发模块,报警模块,触摸液晶屏组成。所述拦鱼节点由节点控制器,节点无线收发模块,保护模块,波形检测模块,节点号拨动开关,拦鱼控制模块,电极组成。所述状态设置收集器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与各个拦鱼节点连接,设置和收集各节点的工作状态。所述各个拦鱼节点之间,通过波形检测模块相连,以协同工作。该装置当前拦鱼节点可以感知前一个节点的工作状态来协同本节点的工作,同时还能检测前一节点是否有故障,拦鱼节点之间与状态设置收集器不需要连成网络,只需拦鱼节点与状态设置收集器简单的无线通信,连接简单,控制难度小,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域养殖业使用的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点协同拦鱼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淡水养鱼经验丰富,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形式繁多,行之有效的拦鱼设施,主要有渔网拦鱼和电栅式拦鱼。传统渔网拦鱼的最大的缺点是江河、湖 泊、水库河流中有大量水草、树木、漂浮物顺流而下,会迅速把拦鱼用的渔网网眼堵上,严重时会破坏渔网;而电栅式拦鱼属于隐形的拦鱼设备,在河道口设置2~3米的间距的电栅进行拦鱼,利用电栅上高压脉冲在水下形成电场,刺激鱼类,防止鱼类逃脱,克服了传统渔网的缺点,使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电栅式拦鱼控制系统有采用无网络结构的多个单独的控制器实现的系统,如公开号为CN102096379 的智能式深水赶鱼 / 拦鱼主控器,各个拦鱼设备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连成网络,不能统一监控,需要专人巡视是否有拦鱼设备出故障。还有采用网络结构的拦鱼系统,比如公开号为CN102830686的一种基于网络结构的隐形拦鱼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多个用于控制拦鱼的节点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通过 CAN 总线与各个节点控制器连接,实现了主控制器对各节点控制器工作状态的统一监控,减少拦鱼失控时间,克服了无网络结构的缺点。但这种系统也有不足,不足之一是布线太多,有三组线路回路,一是有系统主控制器开关电源模块提供高压到各节点控制器;二是有220V的输电线到各节点控制器;三是主控制器与节点控制器的CAN总线布线。所以主控制器需要至少6根线到各节点控制器,布线复杂。不足之二是由于CAN总线把各个节点连成网络,网络管理复杂,网络协议需要耗费通信时间,使控制不及时;同时在线路回路通道上有高压脉冲,对CAN总线网络形成较大干扰,影响CAN总线控制的可靠性。
电栅式拦鱼的电极分为正极和负极,一般为了减小连线,所有的负极都是连在一起的,为了不引起干扰,各节点放电时需要分时错开放电,节点如果连成了网络,需要主控节点远程在网络上进行控制,在干扰比较严重的恶劣环境下,这对网络管理和通信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在不连成网络而实现节点分时错开工作,同时还能实现统一监控,这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简单的隐形拦鱼控制装置,不需要把节点连成网络,减少网络协议数据的传输和管理,也不需要把高压从主控制器到各节点,减小了节点间的连线,同时还能通过无线通信,实现较多拦鱼设施的统一监控,减小巡视人员的工作量。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节点协同拦鱼装置,包括多个拦鱼节点和状态设置收集器;所述状态设置收集器由控制器,无线收发模块,报警模块,触摸液晶屏组成;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报警模块,触摸液晶屏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拦鱼节点由节点控制器,节点无线收发模块,保护模块,波形检测模块,节点号拨动开关,拦鱼控制模块,电极组成;所述节点无线收发模块,保护模块,波形检测模块,节点号拨动开关,拦鱼控制模块与节点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极与拦鱼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状态设置收集器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与各个拦鱼节点连接,设置和收集各节点的工作状态;所述各个拦鱼节点之间,通过波形检测模块相连,以协同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佳琪,未经邱佳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11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