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混凝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20892.0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7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冲;梁新宇;周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信敏绿色新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0/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117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混凝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属于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80‑100份;碎石1300‑1700份;水泥350‑400份;硅灰14‑16份;减水剂2‑10份;增强剂12‑30份。本发明具有能够满足罐车运输要求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其通过特定级配的集料,利用水泥浆填充集料颗粒之间的空隙,并将集料粘结在一起形成带有连通孔隙的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正是利用这些与表面贯通的孔隙,在雨天将路面的积水排出,便于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另外,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还可以回流到地下,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从而减缓地下水水位下降。当天气炎热时,水分通过透水混凝土中的孔隙蒸发而出,以进行降温,从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其中,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而影响孔隙率的一大因素是水泥浆的流动性。若水泥浆的流动性能较好,容易导致孔隙堵塞,且水泥浆聚集在孔隙处使孔隙堵塞处强度增大。而若水泥浆的流动性较差,虽然孔隙率较大,但是水泥浆在初期水化期间的较高水分蒸发速度,容易导致骨料颗粒之间胶结不充分从而导致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低下。
对于一般的透水混凝土来说,为了保证均匀性和孔隙率,透水混凝土的流动性往往较差,由于罐车不能很好地对透水混凝土进行拌和,因此运用罐车运输较为困难。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43775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原料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300-360份、粗骨料1300-1550份、聚丙烯纤维12-15份、水110-145份、减水剂3.4-4.2份;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原料混合搅拌,获得初始拌合料;步骤二,向初始拌合料中加入冰块继续搅拌2-5min,获得透水混凝土拌合料,冰块的加入量为50-80kg/m3,冰块加入前的粒径为5-10mm;步骤三,将透水混凝土拌合料摊铺后,采用振动-压力复合成型方法,即振动成型的同时施加2-4Mpa的压力,成型时间为30-50s;步骤四,辊压;步骤五,养护。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聚丙烯纤维能够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减水剂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透水混凝土的流动性,但是减水剂作为常规添加剂,对于透水混凝土流动性的改善并不能满足罐车运输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满足罐车运输要求的透水混凝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其具有能够满足罐车运输要求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混凝土中加入硅灰取代部分水泥,虽然硅灰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泥浆的粘度,但是由于硅灰是平均粒径为0.1μm的球形微粒,而在透水混凝土的强制搅拌过程中,硅灰均匀分散。因此球形的硅灰能够通过“滚珠效应”,对水泥颗粒起到滚动润滑效果,从而在不改变水灰比的前提下,使透水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强,从而使其能够适于罐车的运输。此外,增强剂和减水剂则在硅灰的表面上覆盖一层表面活性物质,从而使硅灰之间存在静电相斥作用力,使硅灰能够均匀分散而不会集聚成团,从而进一步提高硅灰的“滚珠效应”。
且由于硅灰粒径小,能够与减水剂配合,对水泥粒子间的孔隙进行填充,从而减少水泥浆的孔隙水含量,从而减少水的使用,以减少泌水的可能。硅灰增大水泥浆的粘度也可以降低水泥浆与碎石之间发生离析现象的可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信敏绿色新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信敏绿色新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0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