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去除放射性碘离子的吸附剂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20586.7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1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周耐根;张小勇;沙学丰;刘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2F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放射性 离子 吸附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去除放射性碘离子的吸附剂及其应用。该技术方案采用碳化钛粉末和多巴胺为主要原料,通过氢氟酸刻蚀碳化钛粉末对其完成大规模分层从而形成MXene材料,之后结合贻贝仿生使多巴胺单体在MXene表面进行自聚合完成对二维层状MXene材料的表面改性,用于担载氧化银纳米颗粒。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的MXene吸附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活性位点以及较高的稳定性;实验验证表明,本发明对溶液中碘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可达80.85mg/g,对碘离子的去除率达到80%左右,由此可见,该吸附剂对碘离子的吸附作用确切、有效,而且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为放射性碘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去除放射性碘离子的吸附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放射性碘是指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包括129I、131I、123I、124I和125I等。作为核裂变的产物之一,放射性碘广泛存在于核裂变废液中,以131I的形式存在,其半衰期从8.04天到1.57×107年不等,可在自然水体中流动,若不经过处理则会进入海洋、河流、地下水等水生环境;此外,放射性碘还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例如131I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癌,125I用于甲状腺肿瘤活检、甲状腺扫描和放射免疫测定等。放射性碘对人体危害极大,在人体中积累可能导致代谢紊乱、白血病、甲状腺癌等疾病,目前,已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因此,对放射性碘的无害化处理,是降低污染、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现有技术中,用于去除I-的方法主要包括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化学沉淀、溶剂萃取、膜分离等。虽然去除碘离子的方法很多,但是大部分去除效率都比较低,而部分高效率的去除方法则伴随着较高的成本,因而制约了相关方法的推广应用。吸附法是一种去除碘离子的有效方式,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然而,其效果的优劣极大依赖于吸附剂自身的性能,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吸附剂,是确保此类方法有效实施的关键。现有技术中,用于去除放射性碘离子的常规吸附剂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不便于制备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去除放射性碘离子的吸附剂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碘离子吸附剂吸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碘离子吸附剂成本较高、操作不灵敏。
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常规碘离子吸附剂不便于制备。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去除放射性碘离子的吸附剂,该吸附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1)将碳化钛与氢氟酸混合,超声振荡,反应结束后离心取固相,洗涤,干燥处理,得到MXene材料;
2)将步骤1)所得的MXene材料溶于pH为8~9的溶液中,超声振荡,向其中加入多巴胺并超声振荡,密封搅拌,反应结束后离心取固相,洗涤,干燥处理,得到MXene-PDA材料;
3)将步骤2)所得的MXene-PDA材料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超声振荡,滴加氨水调节pH至9~10,而后密封搅拌,反应结束后离心取固相,洗涤至溶液无色,干燥处理,即得到所述吸附剂。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氢氟酸是浓度大于40%的氢氟酸溶液;碳化钛与所述浓度大于40%的氢氟酸溶液,二者的用量比为3g:80mL。
作为优选,所述离心的转速均不低于5000r/min。
作为优选,步骤2)中,MXene材料与多巴胺的质量比为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05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