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多路聚合通信的中间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20017.2 | 申请日: | 2019-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0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许辰人;倪蕴哲;钱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2/707 | 分类号: | H04L12/707;H04L12/709;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 |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聚合 通信 中间 设备 | ||
1.一种支持多路聚合通信的中间设备,用于部署在多个第一通信主机(100)与多个第二通信主机(400)的通信路径上,所述中间设备至少包括:
通信模块(201),用于接收和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主机(100)或第二通信主机(400)的数据;
接口模块(202),用于接入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通信路径(500)的多个网络;
处理模块(203),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主机(100)或第二通信主机(400)的数据映射至所述接口模块(202)接入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通信路径(500)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203)配置为:
将由所述通信模块(201)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主机(100)或第二通信主机(400)的数据分流至用于将属于特定数据类型的数据绕过内核网络协议栈(211)处理而直接传输至用户空间(220)的第一路径(230)以及用于将不属于所述特定数据类型的数据由所述内核网络协议栈(211)处理的第二路径(240),
并按照将所述第一路径(230)的数据映射至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通信路径(500)的方式与部署在所述第一通信主机(100)侧或第二通信主机(400)侧的具有多路径传输能力的多路径模块(300)建立多路径连接。
2.一种支持多路聚合通信的中间设备,用于部署在多个第一通信主机(100)与多个第二通信主机(400)的通信路径上,所述中间设备至少包括:
通信模块(201),用于接收和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主机(100)或第二通信主机(400)的数据;
接口模块(202),用于接入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通信路径(500)的多个网络;
处理模块(203),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主机(100)或第二通信主机(400)的数据映射至所述接口模块(202)接入的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通信路径(500)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203)配置为:
将由所述通信模块(201)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主机(100)或第二通信主机(400)的数据分流至用于将属于特定数据类型的数据绕过内核网络协议栈(211)处理直接传输至用户空间(220)的第一路径(230)以及用于将不属于所述特定数据类型的数据由所述内核网络协议栈(211)处理的第二路径(240),
并基于位置感知预测多个网络性能的方式将所述第一路径(230)的数据映射至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通信路径(500),从而增加多路径传输的鲁棒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203)至少包括调度器(204),所述调度器(204)配置为:
基于至少包括来自基于位置感知预测所述多个网络性能的上下文数据的上下文数据库(250)驱动所述第一路径(230)内不同所述第一通信主机(100)或第二通信主机(400)的数据映射至同一个所述通信路径(500)或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通信路径(500);
和驱动所述第一路径(230)内同一个所述第一通信主机(100)或第二通信主机(400)的数据映射至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通信路径(5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230)按照如下步骤构建所述上下文数据库(250):
基于获取的信号数据(256)进行处理以构建信号参数数据(251);
基于所述信号参数数据(251)构建用于网络性能预测的性能数据(252);
基于所述多个网络之间的断开连接模式构建切换数据(253);其中,
所述性能数据(252)和所述切换数据(253)构建基于位置感知预测所述多个网络性能的上下文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230)按照如下步骤对获取的信号数据(256)进行处理以构建所述信号参数数据(251):
基于获取的信号数据(256)将不同制式的信号参数跟踪(254)独立,从而分离物理位置和网络位置的依赖关系;
将获取的信号数据(256)中对应的每个小区识别码(255)的信号参数跟踪(254)根据第一时间和重叠窗口分割为若干跟踪条目(2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00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形网络上点到多点隧道的资源预留技术
- 下一篇:路由方法和路由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