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地震技术组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9817.2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8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邬光辉;万效国;黄旭日;关宝珠;徐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碎带 断裂 碳酸盐岩 地震技术 拾取 优选 断层 地震响应分析 盆地 相干数据体 振幅变化率 地震 不连续性 程度评价 地质评价 方法支持 结构研究 平面分布 断层岩 分带 滤波 深部 蚂蚁 分段 裂缝 破碎 分区 精细 追踪 融合 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地震技术组合方法。针对大型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结构多样,盆地内部裂缝、断层岩难以用地震技术识别与评价的缺陷,本发明优选地震技术组合判识与评价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在走滑断裂精细解释与地震响应分析基础上,通过常规与突出不连续性处理地震剖面的响应判识断裂破碎带边界,优选导航蚂蚁追踪技术、滤波相干数据体技术与断层自动拾取技术组合判识断裂破碎带的平面分布,并以融合振幅变化率属性与断层自动拾取技术为主进行断裂破碎带的分带、分段、分区划分与破碎程度评价。本发明实现了盆地深部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的地震判识与评价,为断裂破碎带的结构研究与地质评价提供了方法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构造地质与油气勘探开发的评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的地震判识与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断裂往往发育较宽的变形带,在狭窄的应变与位移集中的断层核外围,往往发育宽阔的受断裂作用影响的破碎带(McGrath and Davison,1995;Kim et al.,2004;Peacock et al.,2017)。断层核是断层位移集中部位,为断层滑动面分布区(Kim et al.,2004;Peacock et al.,2017)。破碎带是断层核周围受控于沿断层滑动的形成、扩展、相互作用和积聚而形成的变形岩体(Cowie and Scholz,1992;McGrath and Davison,1995;Kimet al.,2004;Peacock et al.,2017)。大型断裂破碎带宽度可达数公里,根据垂直破碎带走向结构的变化,可以碳酸盐岩破碎带进一步划分为内带(强变形带)与外带(弱变形带),或是划分为转换带与破碎带。破碎带内带邻近断层核,与断层核突变接触或渐变接触,发育多组方向的裂缝,形成裂缝密集分布区域;局部构造变形强烈,形成角砾岩、碎裂岩发育区,地层原始层面不连续,或已碎裂不清。破碎带外带以裂缝发育为特征,碳酸盐岩通常以单一的1-2组裂缝为主,裂缝发育程度较内带明显降低,地层连续性好,缺少角砾岩与碎裂岩。断裂破碎带(包括断层核与破碎带)不仅控制断裂带岩石力学特征及其渗流性能,具有复杂内部构造变形、流体-岩石作用、渗流作用(McGrath and Davison,1995;Shipton et al.,2003;Jeanne et al.,2012),而且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密切(Caine et al.,1996;Olierook et al.,2014)。因此,判识与划分断裂破碎带的内外边界对破碎带的岩石物理、渗流作用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9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