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积盆地构造隆升的定量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9103.1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8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邬光辉;马德波;邓卫;杨天一;陈鑫;张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积 盆地 构造 定量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沉积盆地构造隆升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针对沉积盆地内部构造隆升难以定量评价,本发明通过基于地震剖面的地震地层解释技术,综合构造地质学的原理,利用隆起及其斜坡残余地层的厚度变化率,通过厚度变化率的分布模式判识构造隆升的类型、范围、幅度,并结合相关资料获取构造隆升的时间与速率等参数,从而实现在二维与三维尺度开展沉积盆地构造隆升的定量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沉积盆地分析与油气勘探开发的评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沉积盆地构造隆升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沉积盆地中隆起是某一地质历史阶段形成的正向隆起的构造单元,是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方向,隆起的构造隆升定量描述对盆地构造研究及油气地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沉积盆地中,通常以地层的缺失、地层接触关系、构造演化剖面进行定性的分析隆起的形成与演化。在定量评价方面,主要利用剥蚀量进行定量评价构造隆升,研究发明很多地质方法、古地温、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剥蚀量的定量估算,并在沉积盆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上,通常根据地层的超覆、削截等特征进行隆起分布范围的定性界定。同时,利用层拉平法、平衡剖面法、“宝塔图”法、厚度图法、三维构造恢复法等方法技术进行古构造恢复,并结合剥蚀量研究隆起的形成与演化。
由于大多沉积盆地具有多期、多方式的构造叠加与改造的特征,造成大型隆起构造面貌定量恢复困难。地震资料可以定性划分隆起区的分布,推断隆升的时间与幅度。通过层拉平法、平衡剖面法、“宝塔图”法、厚度图法、三维构造恢复法等可以进行古构造恢复,但对于遭受多期构造剥蚀改造的隆起,其核部往往残缺不全,不同时期的隆升量与分布难以定量恢复。同时,多期活动的隆起的隆升速率,以及不同层位、不同部位的隆升类型、速率难以定量评价。剥蚀量的求取方法有利于定量获取隆起隆升的幅度,但是受限于取样点少,地质方法、测井方法、古地温与地球化学方法不能连续反映盆地内部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构造隆升。一些测试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耗时长,不能及时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生产需求。另外,不同方法技术也有较大的误差与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完全满足盆地内构造隆升的定量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基于地震剖面的地震地层解释技术,综合构造地质学的原理,利用隆起及其斜坡残余地层的厚度变化率,获得构造隆升的类型、范围、幅度、时间与速率等参数,定量评价沉积盆地隆起的构造隆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经济的构造隆升定量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构造隆升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在横切隆起的剖面上(图1),沿剖面走向测量不同层位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变化率是某一套地层在不同位置的地层厚度值(H)与该套地层最大厚度值(Hmax)的差除以该套地层最大厚度值(Hmax)的比值,它反映了隆起不同部位地层横向厚度变化趋势,反映了隆升的横向差异性。这样通过地层厚度变化率就可以揭示隆起的隆升演化过程:
式中,R:地层厚度变化率(%);Hmax:研究工区或剖面上的最大地层厚度(m);Hi:实测点的地层厚度(m),i=1,2,3…。其中厚度单位也可以地震剖面上的时间厚度代替,这样既不影响计算结果,也方便获取精度较高的数值。
由于构造隆升造成地层厚度变化率R沿隆起发生强烈的变化(图1),因此用来进行隆起隆升的定量评价。
(2)通过计算地层厚度变化率R,根据差异沉降型、超覆型、剥蚀型、断隆型等不同类型隆升所造成的R值分布模式差异(图1),可以进行对比隆升类型的判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9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