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和香椿组织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9052.2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3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丁增成;袁应菊;曹雨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方金桥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32331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小叶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植体 放入 冷冻室 消毒 预处理 碱性清洁剂溶液 冷冻处理 组织培养 抗逆性 香椿苗 香椿 工作台 沥干 催化 浸泡 生长 天气 培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和香椿组织培养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外植体:在无风无阳光的天气,选取外植体;预处理:将外植体放入碱性清洁剂溶液浸泡,沥干水分后,送入超净工作台;消毒处理;催化:将消毒完成的外植体放入冷冻室中冷冻处理;培养。本发明的优点是:所培育的香椿苗生长健壮、抗逆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和香椿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太和香椿是安徽省太和县地方品种,生长势较强。一年生枝粗壮,淡褐色,皮孔稀,长形。两年生枝褐色,嫩芽长7~12厘米,生长较开展,芽鲜紫褐色,有光泽。基部叶绿褐色,最大叶长8~20厘米,每芽有叶6~8片,叶间距小,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2,较粗,淡紫色,茸毛稀而短。小叶披针形,叶端短尖,叶较薄,叶缘具细锯齿,叶面光滑,叶背无茸毛,单芽重25克左右。10年生树一次可采椿芽15公斤,质脆,香味浓,含油脂多,品质佳。太和香椿树苗性喜温,适宜在年平均气温8~10℃的地区栽培,生长适温为16~25℃,最适温度为20~25℃。月平均温度达到10℃时,香椿树就可萌芽。较耐低温,抗寒力随树龄的增加而提高。喜光,充足的光照可获得较高产量。适应性强,适宜土壤pH5.5~8.0,喜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在石灰质土壤生长良好。根系发达,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不耐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和香椿组织培养方法,它具有所培育的香椿苗生长健壮、抗逆性较强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太和香椿组织培养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外植体:在无风无阳光的天气,选取3月份香椿的嫩头作为外植体,所选取的嫩头长度为60~90mm,选取后在无风无阳光室外晾10~15min,放入随身携带的保温保湿箱内在5min内带回实验室进行冷藏保湿;
2)预处理:将外植体放入碱性清洁剂溶液浸泡3~5min,碱性清洁剂溶液的PH值为7.5~8.5,沥干水分后,将保持有碱性表面的外植体送入超净工作台;
3)消毒处理: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首先采用无菌水清洗3~5遍,再放置入70~75%的酒精中静置10~20s,之后,在10s内将外植体再次放入无菌水中清洗3~5遍,之后,用升汞进行消毒20~25min,最后,在10s内将外植体再次放入无菌水中清洗3~5遍,挂置方式沥干水分、沥干过程不得少于10min;
4)催化:将消毒完成的外植体放入-5℃~-8℃的冷冻室中,冷冻处理2~3min;
5)培养:将催化处理后的外植体在10s内接入相应的培养基中,放培养室中培养,获取无菌苗。
优化的,所述步骤1)中,室外温度为10~15℃。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是:所培育的香椿苗生长健壮、抗逆性较强。本发明的太和香椿组织培养方法在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
1、通过选择在无风无阳光,且在不超过15℃的环境下,选取香椿的嫩头,使外植体在选取后能够较好的锁定其原先含有的营养和水分,而晾干的过程中,同样避免阳光照射,进一步保留了外植体的原有特征,利于之后生长的耐湿。同时,较低温度下不利于太和香椿育苗阶段极易影响香椿苗生长的多数细菌和真菌的存活,可以有效减少外植体的带菌数量,增加无菌苗的获得率。
2、在初步清理中,选取洗涤剂作为清洗剂,且在碱性环境中予以清洗。同时,清理完成后,保持碱性表面进入工作台。这样,能够消除春季香椿表面具有的多种病虫害,尤其是能够消除会对香椿的成长形成极大影响的叶锈病。以及,当选取无风无阳光天气下的外植体时,虽然有优点,但是极易使多种真菌的存在,而碱性清洁剂极好的对前述缺陷进行了改善。数据证明,经过前述步骤后,可以适当降低后续的消毒条件。也就是说,即便是普通的消毒程序,亦可达到较好的生长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方金桥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方金桥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9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