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电路的无人车ECU安全认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8932.8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3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杨继海;段宗涛;肖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物理 不可 克隆 函数 电路 无人 ecu 安全 认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电路的无人车ECU安全认证方法,基于PUF的认证协议具有轻量级、低功耗和不可预测的特点,将PUF电路集成到ECU单元上,在ECU单元进行控制信息传送之前进行ECU单元间的身份认证,确认彼此的可信任身份,然后才可进行信息传输与控制,解析其发送的信息并执行相应动作。本发明为无人驾驶汽车的ECU控制系统中设备提供身份认证机制,为无人车控制提供了安全保障,可有效的防止无人车控制系统被假冒伪造身份的恶意ECU节点控制,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信息泄露等后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车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电路的无人车ECU安全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速度加快和存储容量的增加,互联网服务集群的出现、处理器和芯片的能力提升、深度学习的成熟促进了人工智能又一次爆发。结合物联网领域技术,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典型和热门的应用。一些著名的人工驾驶汽车企业如谷歌、奥迪和雷克萨斯和国内外很多研究团体和个人都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发展贡献了强劲的能量和动力。2011年谷歌成为第一个获得无人驾驶汽车授权的公司,2013年英国政府正式拨款进行无人驾驶汽车试验。2001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并通过实验,目前中国无人驾驶汽车整体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无人驾驶汽车车辆上配备摄像头和雷达系统,提供全方位视野,车道检测系统可以采集和分析道路与交通路况数据,车辆依靠先进的驾驶系统和可靠的中央驱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安全行驶而无需驾驶员的介入。车辆的行进控制主要由控制系统进行调配,电子控制单元ECU是车辆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件。ECU控制根据传感器等外设收集的车辆实时状态信息与参考参数进行对比从而产生下一时刻车辆的控制信息(转角、刹车、加速等)。控制信息经过输出处理单元再通过输出接口送出,经过CAN总线传输,由相应的执行机构(如油门踏板、方向盘和刹车板系统)接收信号,对信号解析并执行相应控制动作。随着对车辆控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和控制技术的越来越成熟,有的无人车设计中已经在相应的执行机构上加入了ECU帮助车辆更稳定更精准地进行驾驶选择和实施控制,例如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所以ECU之间的信息传输很重要,保证信息传输安全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现有的ECU系统已经很成熟,可以高效可靠地实现对车辆状态信息以及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处理进而根据控制算法进行决策,并将控制信息传送给执行单元,由此对车辆进行实时控制。但是现有ECU单元之间的通信系统没有身份认证机制,信息在相应设备之间进行直接传送,缺乏安全保障,造成的后果是一旦有攻击者在信息传输通路中安插恶意节点,在信息传送到信宿ECU单元或者被正确接收之前,将信源ECU(本发明中将主动发送信息给其他ECU单元的ECU称为信源ECU,相应的将接受方称为信宿ECU)发出的控制信息进行篡改和破坏,并假冒信源ECU发送虚假信息给信宿ECU,信宿ECU再控制本身相连的可信执行机构,这样执行机构收到的将是攻击者刻意发送的不可信的控制信息,执行这样的操作将很有可能会对车辆造成极大破坏和所有者带来极大的损失,极端情况下会对社会安全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电路的无人车ECU安全认证方法,可有效的防止无人车控制系统被假冒伪造身份的恶意ECU节点控制,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信息泄露等后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电路的无人车ECU安全认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每个ECU单元上集成一PUF电路,并将各个ECU单元上的PUF电路的激励响应对数据组成一个激励响应对数据库存储在每个ECU单元中;
步骤2,信源ECU单元与信宿ECU单元在进行控制信息传输之前首先进行身份认证;具体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89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