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木相思难生根无性系组培苗的驯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8163.1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1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裘珍飞;范春节;曾炳山;叶森辉;冯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张凤 |
地址: | 5105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思 生根 无性 系组培苗 驯化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植物驯化移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木相思难生根无性系组培苗的驯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培养生根诱导芽苗:选择黑木相思难生根无性系组培苗,采用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获得生根诱导芽苗;2)种植芽苗:将芽苗种植在海绵支撑的育苗盘中,种植时把海绵块浸湿,底层装纯净水,加盖盖子;3)培养室培养:将育苗盘放置于培养室中,并在培养的中期阶段每天早晚打开盖子通风透气10‑20分钟;4)日光室温培养:将育苗盘转移到日光室温,全日打开育苗盘盖子,并早晚喷雾1次。可大大提高难生根无性系组培苗的移植成活率和生根率,可达到100%,改善苗木质量,缩短苗圃培育时间,节约苗圃管理成本,提高黑木相思组培苗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驯化移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木相思难生根无性系组培苗的驯化工艺。
背景技术
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是含羞草科金合欢属树种,为相思类最高大乔木之一,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黑木相思木纹美丽,材质好,具有固氮根瘤,枯落物丰富,改土性能好,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后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成功种植。
本世纪来,本单位通过无性系选育,克服了分枝多,主干不明显的问题,黑木相思已成为我国华南地区速生丰产、珍贵用材和生态公益等多用途树种。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起,黑木相思无性系造林面积以超过1万亩/年的速度发展。为满足黑木相思无性系人工林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本世纪来,国内多地相继开展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组培研究,但在研究中发现黑木相思不同无性系存在生根性能的显著差异,如本单位早期选育的10个优良无性系中,其中3个无性系生根率90%以上,平均根数3.7条/苗以上,根长3.1cm以上,4个无性系生根率在50~80%,其余3个无性系小于50%,平均根数2.1条/ 苗以下,根长不足1.0cm。在苗圃移植中,没有生根的黑木相思组培苗很难成活,因此造成生根率较低的无性系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升高等问题,对推广和应用造成严重影响。通常对通过培养基优化后生根率仍达不到80%的无性系可定义为难生根无性系,这多半是基因型决定。
国内外对黑木相思组培苗移植以基质为基础,这主要适合生根率较高的无性系,如本单位生产的SR9、SR17等无性系,通过直接移植成袋苗的方式实现生产苗木100万株/年,而对难生根的无性系苗木,按照直接移植的方式成活率为30%~50%,生产效率为易生根无性系的1/3~1/2。国内外未见针对黑木相思难生根无性系驯化移植工艺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解决黑木相思难生根无性系组培苗移植成活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木相思难生根无性系组培苗的驯化工艺,本发明针对难生根无性系开展特殊的组培苗驯化研究,使之成活率和生根率达到100%,大大提高苗木质量,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其它难生根组培苗移植提供参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黑木相思难生根无性系组培苗的驯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生根诱导芽苗:选择黑木相思难生根无性系组培苗,采用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获得生根诱导芽苗;
2)种植芽苗:将芽苗种植在海绵支撑的育苗盘中,种植时把海绵块浸湿,底层装纯净水,加盖盖子;采用此育苗盘是传统基质培养和水培的结合体,但优越于单独的基质培养和水培,以海绵为支撑材料,保水透气性好,有利于苗木保水和生根,设计中层网盘,避免了苗木与水面的直接接触,省却了水培条件下流水和通气的要求,底盘盛水,保准了育苗盘内空气的湿度,减少了苗木喷水的人力;
3)培养室培养:将育苗盘放置于培养室中,并在培养的中期阶段每天早晚打开盖子通风透气10-20分钟;
4)日光室温培养:将育苗盘转移到日光室温,全日打开育苗盘盖子,并早晚用清水喷雾1次;
种植芽苗后的10-30天开始喷施霍格兰氏营养液,优选为20-30 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8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