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6586.X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5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兰;江发林;任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12;F28F9/00;F01P11/00 |
代理公司: | 11496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散热管 散热带 芯体 主板 定位孔 钎焊 等距阵列分布 散热器结构 定位安装 密集阵列 散热效率 相间排列 波纹状 侧板 两排 麻点 双排 贴合 组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涉及散热器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芯体;所述芯体由散热管和波纹状的散热带相间排列构成,且散热管为26*1.5的“B”型麻点管,并且散热管各排之间呈等距阵列分布;所述芯体的上方和下方均钎焊有主板,且主板开设有密集阵列分布的“B”型定位孔,定位孔便于散热器组装时,主板和散热管之间的定位安装;所述芯体的两侧端均钎焊有侧板;所述散热管每两排之间贴合有一条散热带,进一步增大了散热管和散热带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这一系列的结构,提高了散热器对工况的适应性及散热器的可靠性,加强了散热器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器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部件,传统散热器大多以管带式散热器为主,管带式铝散热器因其高换热效率,低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车辆和工程机械的冷却系统中。
现有的比如专利号为CN201721846724.3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其基本描述为:该装置设有竖直排列的多个散热管,相邻两个散热管之间设有散热片,散热管与散热片以焊接的方式连接,散热管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与散热管连通的上水室和下水室,上水室上设有进水口,下水室上设有出水口,进水口设于上水室中心位置处,出水口设于下水室左侧三分之一位置处,最外侧两根散热管与其之间的散热片焊接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管卡。
基于上述专利描述,可以看出,类似专利中的散热器需要通过散热管与散热带接触导热,之后散热器需要通过散热带进行挥发散热实现冷却工作,由于散热带与散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因此散热器在高强度工作下,常出现散热效率过低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以解决类似于上述现有的专利结构所提出的散热器需要通过散热管与散热带接触导热,之后散热器需要通过散热带进行挥发散热实现冷却工作,由于散热带与散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因此散热器在高强度工作下,常出现散热效率过低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包括芯体;所述芯体由散热管和波纹状的散热带相间排列构成;所述芯体的上方和下方均钎焊有主板;所述芯体的两侧端均钎焊有侧板。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为26*1.5的“B”型麻点管。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各排之间呈等距阵列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每两排之间贴合有一条散热带。
进一步的,所述主板开设有密集阵列分布的“B”型定位孔,且定位孔与散热管的位置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双排26*1.5B型麻点管作为散热管使用,增大了散热管和散热带之间的接触面积,相比于现有的散热器,本发明进一步增大了其腔内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加强了散热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芯体;101、散热管;102、散热带;2、主板;201、定位孔;3、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65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结构
- 下一篇:无压碳化硅换热膜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