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高度耐熔盐腐蚀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5982.0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0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8/00 | 分类号: | C21D8/00;C21D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 |
地址: | 210094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耐熔盐 腐蚀 304 奥氏体 不锈钢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高度耐熔盐腐蚀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1000‑1100℃固溶处理20‑40min,形成均匀化的原始态奥氏体组织不锈钢,并对所述原始态奥氏体组织不锈钢进行冷轧处理,形成冷轧态不锈钢;对所述冷轧态不锈钢在900‑1000℃进行退火处理25‑30h,并迅速冷却至室温,得到具高度耐熔盐腐蚀的304奥氏体不锈钢。本发明实施例的本方法制备得到的耐熔盐腐蚀不锈钢,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同时具有高度的耐熔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熔盐堆对材料的使用性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不锈钢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高度耐熔盐腐蚀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四代反应堆中,从安全性和效率方面来看,熔盐堆可以使核能的使用更加高效、安全。熔盐堆是唯一使用液态燃料的反应堆,这种熔融的熔盐液体在熔点以上表现的非常稳定,作为反应堆介质和传热介质,可在反应堆的芯部和外部热交换器之间连续流动,熔盐堆一般是在高温,温度为600℃-700℃下运行并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使得对于容器材料的要求更高。对于熔盐堆的主冷却回路,需要一种能够承受高温下熔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由于304奥氏体不锈钢除了具有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良好的可塑性,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和非磁性,以及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焊接性和耐辐照性,是反应堆中最常用的不锈钢材料。
目前,不锈钢防护熔盐腐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热扩散涂层,可以改善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和热腐蚀性能,还保持了合金的其他性能,但是涂层不易按要求控制成分,涂层易碎,并且在受到外部负荷时易发生破裂;二是添加稀土元素或其它氧化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合金的表面高温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但是添加的元素不易控制且会对性能产生未知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具高度耐熔盐腐蚀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熔盐腐蚀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高度耐熔盐腐蚀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1000-1100℃保温固溶处理2040min,形成均匀化的原始态奥氏体组织不锈钢,并对所述原始态奥氏体组织不锈钢进行冷轧处理,形成冷轧态不锈钢;
对所述冷轧态不锈钢在900-1000℃进行退火处理25-30h,并迅速冷却至室温,得到具高度耐熔盐腐蚀的304奥氏体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原始态奥氏体组织晶粒的平均粒径为22-28μm。
优选的,所述冷轧处理过程中,将所述304奥氏体不锈钢从13mm轧制到12mm。
优选的,所述固溶处理过程为:当温度达到1000-1100℃时,将所述304奥氏体不锈钢放样保温处理30min,然后再冰水混合物将304奥氏体不锈钢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原始态奥氏体组织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退火处理过程中,所述冷轧态不锈钢在电阻炉加热到900-1000℃,再放入保温28h,最后用冰水混合物淬火冷却至室温。
优选的,所述冷轧处理过程中,采用四辊轧机,冷轧总压下量为5-6%。
优选的,所述304奥氏体不锈钢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8.0%≤Cr≤20.0%,C≤0.08%,8.0≤Ni≤10.5%,Si≤1.0%,Mn≤2.0%,S≤0.03%,P≤0.045%,以及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杂质。
优选的,所述304奥氏体不锈钢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8.15%的Cr,0.06%的C,8.22%的Ni,0.9%的Si,1.5%的Mn,0.01%的S,0.032%的P,以及余量的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5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