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干化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5108.7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2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欣;李东贤;郝建秀;王凤钰;张玉彬;高培庆;安建军;闻秋杰;白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富龙(唐山)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G9/00;C02F11/13;F01D15/10;F01K7/16;F01K17/02;F01K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席卷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干化乏汽 余热 回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污泥干化系统以及凝结水换热器,所述凝结水换热器通过第一乏气管道和污泥干化系统的乏气出口连接,所述凝结水换热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循环水换热器,所述循环水换热器通过第二乏气管道连接至所述污泥干化系统的乏气出口,其回收方法包括步骤:S1、第一次换热;S2、第二次换热;S3、乏气不凝性气体利用;S4、乏气冷凝水收集;S5、乏气冷凝水利用,本发明将乏汽的热量直接收回以降低整个系统的用电量、补水量和加药量,直接降低污泥干化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余热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干化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是高含水率的固体沉淀物,含有丰富的养分,如氮、磷,但同时也富集病原体、寄生虫(卵)、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泥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含水率极高,给污泥的运输、处理带来困难。干燥、焚烧是处理污泥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在污泥焚烧前必须将污泥进行干燥满足污泥含水率的要求。
而如何经济、高效地干燥污泥已成为污泥处理的重要课题。在众多污泥干燥技术中,过热蒸汽干燥具有其他干燥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如高效率、安全和环境友好等。
污泥干化过程使用的热源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经过干化机后将污泥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部分蒸发出来的水即为污泥干化乏汽。目前乏汽热量最终是通过冷却塔将其热量带走,因此这部分乏汽热量被直接浪费掉。而增加冷却塔冷却工序又直接增加了冷却塔的耗电量、补水量和补水加药量,直接增加了污泥干化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干化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干化的成本高昂以及工艺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干化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污泥干化系统以及凝结水换热器,所述凝结水换热器通过第一乏气管道和污泥干化系统的乏气出口连接,所述凝结水换热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循环水换热器,所述循环水换热器通过第二乏气管道连接至所述污泥干化系统的乏气出口。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还包括排污罐和排污水泵,所述循环水换热器通过第一排污管连接所述排污罐,所述排污罐还连接有第二排污管,所述排污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污管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排污罐通过第一喷淋管连接的喷淋泵,所述喷淋泵通过第二喷淋管连接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包括第一阀管、第二阀管和第三阀管,所述第一阀管与所述第二喷淋管连接,所述第二阀管通过第一冲洗管连接所述凝结水换热器和循环水换热器,所述第三阀管通过第二冲洗管连接所述第一管道。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循环水换热器通过不凝气管连接所述污泥干化系统的风机进气口。
一种污泥干化乏汽余热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包括步骤:
S1、污泥干化系统产生的乏汽与汽机发电系统中的凝结水共同在凝结水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对凝结水进行加热的同时将乏汽冷却为高温污水;
S2、经过凝结水换热器处理后的高温污水与冷却塔的循环水共同在循环水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降低温度以达到乏汽凝水处理的温度要求;
S3、经过循环水换热器处理后的乏汽中的不凝性气体接入到污泥干化系统的风机进气口;
S4、乏汽中经过循环水换热器冷凝的乏汽凝结水储存到排污罐中,当污水储存到一定量时,由排污水泵排出;
S5、定时由喷淋泵从排污罐中抽出乏汽凝结水冲洗管道与换热器。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S2中,在循环水换热器与凝结水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添加一条支路,连接到凝结水换热器前的乏汽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富龙(唐山)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富龙(唐山)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51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