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热塑胶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4645.X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4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唐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兆如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77/06;C08K3/28;C08K3/34;C08K3/22;C08K3/04;C08K7/06;C08K7/00;C09K5/14;B29C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高导热 碳粉 塑胶 氮化铝 鳞片状 碳化硅 纤维状 石墨 尼龙 成型 生产成本低 生产周期 导热性能 绝缘处理 填料混合 注塑成型 便携性 低比重 重量比 烘料 基材 料温 加热 模具 备用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塑胶及其成型方法,所述导热塑胶以尼龙PA6/PA66为基材,以氮化铝AlN、碳化硅SiC、三氧化二硅Al2O3、石墨、纤维状高导热碳粉、鳞片状高导热碳粉为填料混合而成,按重量比,其中所述尼龙PA6/PA66占50‑60%,所述氮化铝AlN占3‑5%,所述碳化硅SiC占4‑6%,所述三氧化二硅Al2O3占5‑8%,所述石墨占10‑15%;所述纤维状高导热碳粉占6‑10%;所述鳞片状高导热碳粉占6‑10%;所述导热塑胶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导热塑胶烘料:在温度110‑130°C下先加热4‑6H,备用;B、模具温度:60‑100°C,料温:240‑300°C;背压:1‑3大气压,采用上述参数进行注塑成型。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制作的产品具有导热性能好以及低比重,便携性好;且生产周期短,还不需要做绝缘处理,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类产品的材料及成型方法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能替代铝镁合金加工成型,其生产的产品的散热性好、产品重量轻、便携性以及运输成本、生产周期短、不需要做绝缘处理、且生产成本低的导热塑胶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外壳等,通常采用铝材加工而成;铝材通常采用铝镁合金制成;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产品重量较重;2、生产过程存在安全隐患3、对环境有污染 ;4、成本高;近年来也有人想用注塑件取代,但现有技术的注塑因塑胶的特性,对散热、冲击力及持续性耐久度和疲劳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满足设计需要。
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能替代铝镁合金加工成型,其生产的产品的散热性好、产品重量轻、便携性以及运输成本、生产周期短、不需要做绝缘处理、且生产成本低的导热塑胶及其成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替代铝镁合金加工成型,其生产的产品的散热性好、产品重量轻、便携性以及运输成本、生产周期短、不需要做绝缘处理、且生产成本低的导热塑胶及其成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热塑胶,以尼龙PA6/PA66为基材,以氮化铝AlN、碳化硅SiC、三氧化二硅Al2O3、石墨、纤维状高导热碳粉、鳞片状高导热碳粉为填料混合而成,按重量比,其中所述尼龙PA6/PA66占50-60%,所述氮化铝AlN占3-5%,所述碳化硅SiC占4-6%,所述三氧化二硅Al2O3占5-8%,所述石墨占10-15%;所述纤维状高导热碳粉占6-10%;所述鳞片状高导热碳粉占6-10%。
优选的,所述导热塑胶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导热塑胶烘料:在温度110-130°C下先加热 4-6H,备用;
B、模具温度:60-100°C,料温:240-300 °C ;背压:1-3大气压,采用上述参数进行注塑成型;
C、产品性能测试,对产品性能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则包装入库;否则,作为废品回收处理。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生产的产品具有良好导热效果,其导热性是基础树脂的100倍左右,而且不仅具有金属和陶瓷的热传递性能,同时还保留了普通塑料在设计、性能和成本方面的其他优点,聚合物或塑料,就其基本性能来说,是阻热材料;
2、均匀散热,避免灼热点,减少零件因高温造成的变形;提高机械性能(如强度、硬挺度);成型收缩率低,提高产品尺寸稳定性;
3、产品重量减轻,重量较金属轻40-50%减小了对装置的震动,使性能的稳定性提高;设计灵活度高;表面较金属更美观;优异的体积和快速的生产周期便于移动、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兆如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兆如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46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