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三维孔隙的电化学过滤电极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4519.4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范舒婷;潘秋宁;胡珂;林少华;赵唯一;严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三维 孔隙 电化学 过滤 电极 制备 方法 | ||
一种具三维孔隙的电化学过滤电极制备方法,属于能源和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将碳化钼粉末与无机矿物黏土粉末、珍珠岩粉末按质量比为(1.5~8)∶(1~4)∶(0~1)充分混合形成物料A;将海藻酸钠、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0.5~3.5)∶(0.05~0.15)∶(0.05~1.5)充分混合形成物料B;再将物料A、物料B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20∶(1.5~5)∶(15‑20)充分混合,形成塑性混合材料并陈化;然后将所得到的塑性混合物料压制成型,自然风干;再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焙烧,自然冷却,从而得到具三维孔隙电化学过滤电极。本发明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催化活性高,可使水流垂直通过电极,增强水中污染物的传质效果,且装载方便,可大大简化电化学过滤反应器结构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工艺简单、催化活性高、具有三维孔隙的电化学过滤电极制备方法,属于能源和催化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电化学氧化水处理技术,由于其对难生物降解和危险化学有机污染物处理具有显著效果,且操作方便,绿色安全,因此备受关注。传统的电化学反应电极,多为二维平面材料,水流只能平行通过电极表面,存在传质限制,反应器处理效率较低。如何增大电极的有效面积,提高反应器处理效率,是电化学氧化技术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以具有三维孔隙电极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过滤技术,使水流垂直通过电极,在增强传质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吸附与氧化效率,是近年来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一个热点。电化学过滤中采用的电极材料,就其形态而言,常见的主要有颗粒状、网膜状等。颗粒状电极材料仅允许液体流过电极周围的空间,当三维立体结构反应器采用流化床结构时,会存在电接触和电流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致使装置运行不够稳定,电极材料本身的特性不能得到很好发挥;采取固定床时,也会存在水力条件不均匀、传质限制等问题,颗粒电极材料较大比表面积的特性不能够很好地发挥,通常需要进行曝气或者磁力搅拌,以提高传质效果等。此外,还存在电极材料易于流失及回收等难题。
近年来以碳纳米管(CNT)为主体的网膜状电极材料研究较多。CNT电极材料结合了稳定性、柔韧性和比表面积大的诸多优点,是电化学较好的电化学电极材料。当采用CNT作为电极材料时,因为水流和膜状电极材料垂直通过,因而叫做电化学过滤,通常采用二电极结构形式。但是碳纳米管膜非常脆弱,需要以其他支撑材料作为保护,反应器整体拆装密封等比较困难。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电极材料固定不牢、易积气损坏等问题。更重要的是CNT材料本身为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当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时,则存在新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碳化物作为催化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碳化钼是由半径较小的C原子嵌入半径较大金属Mo原子晶格形成“间充性合金”,从而形成简单的晶格结构。金属Mo原子向C原子转移电子,可以形成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三种化学键,从而导致金属Mo被碳化后展现出有别于母体金属的优良性能。碳化钼不仅具有类贵金属催化性质,在加氢反应、制氢反应、氧还原反应、脱硫反应、脱氮反应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还具有高熔点、高稳定性和耐焙烧等优良性能,因而在各种耐高温、耐磨擦和耐化学腐蚀性的机械和环保领域也备受关注。由于碳化钼相对铂族贵金属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并具各良好的抗中毒性能,是电催化领域良好的电极选择。
碳化钼制备方法主要有:程序升温反应法、热分解法、液相反应法、化学气相沉淀法、有机-无机杂化法、超声法、微波制备法等。所制备的碳化钼主要为纳米级别微粒,虽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催化效率高,但是不利于在电催化领域应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具有三维孔隙的电化学过滤电极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网膜状电化学过滤电极保留了碳化钼的催化活性,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机械强度高,装载方便,大大简化反应器结构等优点。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具有三维孔隙的电化学过滤电极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4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测距水平尺
- 下一篇:一种室内运动目标定位追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