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3235.3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3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静;王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汇睿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3/10 | 分类号: | C08G73/10;C08K9/10;C08K9/00;C08K3/22;C08K3/26;C08J5/18;C08L79/08 |
代理公司: | 34125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华俊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薄膜 添加剂 纳米氧化锌 聚酰亚胺 碳酸锌 折射率 机械性能 聚酰亚胺薄膜在 纳米氧化锌颗粒 产品应用领域 非轴对称结构 形貌 功能性薄膜 热膨胀系数 表面包覆 介电常数 绝缘性能 热学性能 性能参数 可调控 可控的 收缩率 双折射 包覆 粒径 体内 | ||
1.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酰亚胺本体,所述聚酰亚胺本体内均匀分散有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表面包覆碳酸锌的纳米氧化锌;
所述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为20-120nm,所述碳酸锌的包覆厚度为3-25nm;
所述添加剂的重量占聚酰亚胺薄膜总重量的0.5wt%-18wt%;
在将碳酸锌包覆在纳米氧化锌表面之前,对纳米氧化锌进行如下处理:在300℃-1000℃下高温脱氧预处理时间0.5h-3.5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锌的比表面积为48-350m2/g,PH值为5.8-8.2,电导率<600pS/cm,团聚指数≤50,折射率为1.9-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为25-8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为28-38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锌为有中心对称性且非轴对称性的纤锌矿结构、闪锌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锌的包覆厚度为6-15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的重量占聚酰亚胺薄膜总重量的0.8wt%-12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的重量占聚酰亚胺薄膜总重量的1wt%-5wt%。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芳香族二胺与芳香族二酸酐经过缩聚反应得到氨基和/或酸酐基封端聚酰胺酸树脂;
b、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碳酸锌包覆在纳米氧化锌表面,得到所述添加剂;
c、将所述添加剂与聚酰胺酸树脂共混后进行亚胺化处理,即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树脂具体制备方法为在惰性气氛中、15-80℃条件下将芳香族二胺、芳香族二酸酐按照摩尔比(0.9-1.1):1均匀分散在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在100-1500r/min下搅拌反应2-24h得到聚酰胺酸树脂;
所述共混的条件为在15-35℃、200-600r/min下搅拌反应3-16h;
所述亚胺化处理的具体方法为将共混后产物成型为20-800μm的聚酰胺酸树脂溶液薄膜,在100-250℃干燥固化0.1-6h除去所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薄膜中20-90wt%的溶剂,得到可自支撑性的聚酰胺酸薄膜,然后依次进行60-238℃、0.8-2.8倍的纵横向拉伸0.1-5.5h,150-550℃亚胺化0.1-8.8h、180-360℃定型0.1-7.5h,得到厚度为2.5-120μm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汇睿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汇睿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32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