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护坡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2352.8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4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顾洁;周毅;周正明;刘淑君;周文斌;徐怡婷;孙轲;邓婷君;戴灵童;王慧;张迪;郝琳;周琦;张之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乾晟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护坡 | ||
1.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本体(1)、平铺在边坡本体(1)倾斜面上的砂石层(2)、设置在砂石层(2)上的若干秸秆砖(3)以及穿过秸秆砖(3)和砂石层(2)并且插入到边坡本体(1)当中的秸秆固定柱(7);
秸秆砖(3)呈矩形设置,秸秆砖(3)靠近砂石层(2)的一侧与砂石层(2)靠近秸秆砖(3)一侧相互平齐,秸秆砖(3)背离砂石层(2)的一侧沿垂直于砂石层(2)的方向开设有贯穿砂石层(2)的通孔(31),砂石层(2)的通孔(31)当中设置有平铺在砂石层(2)上的土壤基层(4),土壤基层(4)上种植有植被种子;
秸秆砖(3)以及秸秆固定柱(7)当中都预埋入若干植被种子,秸秆砖(3)当中的植被种子为草本植物种子,秸秆固定柱(7)当中的植被种子为灌木类植物的种子,所述通孔(3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通孔(31)的四个侧边分别与秸秆砖(3)的四个侧边相互平行,通孔(31)当中设置有与砂石层(2)相互平行的秸秆板(5),秸秆板(5)覆盖在土壤基层(4)的表面上,秸秆板(5)当中预埋有若干植被种子,秸秆板(5)背离土壤基层(4)的一侧平铺有一层土壤覆盖层(6),所述秸秆板(5)呈矩形设置并且秸秆板(5)的四个侧边与通孔(31)的四个侧边相互平齐,秸秆板(5)的四角处都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1),通孔(31)的四角处都设置有开设在秸秆砖(3)上的固定槽(36),固定板(51)与固定槽(36)相互配合,秸秆固定柱(7)穿过固定板(51)之后再穿过秸秆砖(3)、砂石层(2)和边坡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底部一侧设置有开设在秸秆砖(3)上的凹槽(32),凹槽(32)背离砂石层(2)的一侧呈弧形设置,秸秆砖(3)靠近底部一秸秆砖(3)的一侧开设有引流槽(33),引流槽(33)靠近砂石层(2)的一侧与凹槽(32)靠近砂石层(2)的一侧相互平齐,引流槽(33)的底部设置有开设在秸秆砖(3)上的连通槽(34),连通槽(34)将凹槽(32)和引流槽(33)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砖(3)靠近顶部一秸秆砖(3)的一侧开设有横槽(35),横槽(35)与引流槽(33)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砖(3)的两侧都开设有沉积槽(37),沉积槽(37)与引流槽(33)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砂石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8),固定杆(8)插入到砂石层(2)当中,固定杆(8)的长度方向与砂石层(2)相互垂直,固定杆(8)插入到砂石层(2)中的一端沿固定杆(8)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流通孔(81),流通孔(81)与沉积槽(37)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靠近砂石层(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砂石层(2)相互平行的固定网(9),固定网(9)由若干纵横交错的固定杆(8)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砖(3)在进行制备时,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制备:
先将秸秆进行粉碎,使得粉碎后秸秆的粒径能够小于1mm,制得秸秆粒,将秸秆进行裁切,裁切后秸秆的长度控制在5cm~10cm,制得秸秆条;
按照重量份将50份秸秆粒、10份粒径小于1mm的砂石、40份泥土、5份秸秆条、20份水、5份腐殖质土壤以及2份生根剂混合在一起,混合均匀形成泥坯,然后在泥坯当中混入重量份为10分的植被种子;
然后将泥坯压入模具当中进行养护,在养护的时候,控制温度为20℃~30℃,湿度为50%~55%,养护时间为12h;
然后进行脱模,脱模之后将秸秆砖(3)进行干燥,干燥时将秸秆砖(3)摆放在干燥室内,保证干燥室内的通风,干燥时间为30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板(5)在进行制备时,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制备:
先将秸秆进行粉碎,使得粉碎后秸秆的粒径能够小于1mm,制得秸秆粒;
按照重量份将50份秸秆粒、5份粒径小于1mm的砂石、20份泥土、20份水、10份腐殖质土壤以及2份生根剂混合在一起,混合均匀形成泥坯,然后在泥坯当中混入重量份为15份的植被种子;
然后将泥坯压入模具当中进行养护,在养护的时候,控制温度为20℃~30℃,湿度为50%~55%,养护时间为12h;
然后进行脱模,脱模之后将秸秆板(5)进行干燥,干燥时将秸秆板(5)摆放在干燥室内,保证干燥室内的通风,干燥时间为15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乾晟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乾晟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23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