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1498.0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1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傅世泽;张志荣;陈纬骏;周正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普动力新能源(常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58 | 分类号: | H01M50/258;H01M50/213;H01M50/244;A62C3/16;A62C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平;周永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包含多个电池芯、一电池支架、至少一灭火装置及一外壳。电池支架用以固定所述电池芯。灭火装置设置成邻近所述电池芯的至少一端。外壳用以容置电池支架、灭火装置及所述电池芯。灭火装置包含一包装壳及一灭火剂。灭火剂设于该包装壳内,包装壳上形成有一压力阀结构,而且压力阀结构构成:当所述电池芯的一异常电池芯发生内部短路产生爆炸火焰喷发时,压力阀结构是因在异常电池芯内产生的高压气体的压力而破裂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池模块,尤其关于一种具有灭火装置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图1A显示现有技术的电池模块的分解图。如图1A所示,电池模块320包含多个圆柱形电池芯321、至少一支架(cell holder)323及多数的导电片324。所述支架323界定多个电池容置空间用以放置并固定电池芯321,所述电池芯321分别在所述支架323的长方向x及宽方向z堆叠。所述导电片324分别设于电池芯321的两端,用以使所述电池芯321并联或串联而形成多个电池芯阵列。所述导电片324是用焊接方式焊接于每颗电池芯321上,达到串联及并联的功能。电池模块320还有包含一电路板326。电路板326可以为一BMS控制板。于电路板326上形成有各种功能的芯片327。该至少一支架323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电路板326。位于电池模块320两端的最终的正极或负极的所述导电片324被螺丝325锁附于电路板326,电路板326亦被螺丝325锁附于支架323。电路板326上设有多个电连接器。
图1B显示另一现有技术的电池模块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现有电池模块100包含一外壳110、一电池支架121及多个电池芯131。外壳110包含一第一壳体111及一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及第二壳体112界定出一收纳空间,用以收纳电池支架121及所述电池芯131。电池支架121用以固定所述电池芯131,更具体而言,于一实施例中,可以更界定有多个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所述电池芯131。
随着使用者对于电池容量需求越来越高,电池芯131的能量密度也随之升高。但是,依据现有技术,当电池芯131发生内部短路,巨大能量产生爆炸火焰141喷发时,因外壳110的阻隔,使火焰于电池模块110内消散不易,进而窜烧到邻近电池芯131,而引发邻近电池芯131产生二次爆炸;或在作为封装壳的外壳110内产生气体,封装壳内中充满了气体且无法排出时,那么动力电池芯131的内部压力会异常升高,而发生爆炸;或爆炸火焰直接喷发到电池模块100外部,而点燃外部设备或物质,引发邻近外部设备或物质产生二次燃烧或爆炸。
于传统的一设计中,将灌胶或石蜡设于电池模块舱体间,以防止一电池芯爆炸时因热传递而引爆其他电池芯。但是电池模块舱体灌满胶或石蜡,不仅造成重量过重,且作业繁杂。而且,胶或石蜡有阻碍电池芯CID开启的疑虑。于另一设计中,使用感测装置启动触发件以开启灭火装置,但是感测与致动装置昂贵且占空间。于另一设计中,采用高温将灭火剂外壳熔融才能灭火。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064692A,揭露一种将灭火包设于电池模块内,并由触发部触发产生气体。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356485A,揭露一种电池模块,其封装结构被高温融化,使封装结构中的灭火剂会吸收热量而迅速发生反应。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784508A,揭露一种电池模块其包含分隔件,且在分隔件内部填充有灭火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537111A,揭露一种电池模块其将灭火剂密封在第一容置腔内。
然而,现有结构依然还有更进一步改良的空间。如何有效消散火焰,并且能简化制程及降低成本,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灭火装置的电池模块,其能够在异常电池芯发生内部短路产生爆炸火焰喷发时,火焰气体会冲破灭火装置的压力阀结构,使灭火装置的灭火剂散逸而达自动灭火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普动力新能源(常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普动力新能源(常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1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速度计表芯拆解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铝溶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铝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