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角度坡屋面砼浇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9972.6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5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金以超;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7/00 | 分类号: | E04D7/00;E04D15/00;E04D15/07;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艳 |
地址: | 2256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屋面 浇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大角度坡屋面砼浇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搭建屋面模板支撑体系;固定模板;在坡屋面板两侧分别各自安装槽钢导轨;在坡屋面的下屋檐布置钢模,钢模的上侧面固定拉索,在屋脊处安装手拉葫芦,拉索与手动葫芦连接,钢模与钢槽导轨卡合;在钢模中心安装振捣器,并在振捣器两侧的钢模上安装配重块;将钢模下降到坡屋面的的下屋檐,在坡屋面上从下到上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的坡屋面上将钢模向上拉,钢模上升过程中,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清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将混凝土压实,并在压实后表面的坑洼处填补混凝土,并再次振捣压实,直到混凝土表面平整。本发明使混凝土的成型及平整度得到有效控制,密实度好,不需后期的找补和维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角度坡屋面砼浇筑的方法,属于建筑建设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楼盘的热销博得消费者的眼球,开发商在工程项目的设计主题和开发效果上都在不断的创新,以至于把产品的建筑风格当作产品的核心要素。
近些年,很多开发商热衷于欧式建筑风格,该建筑形式屋面结构坡度一般较大,有的已经超过60度,同时顶面结构较复杂,细部节点较多,施工难度较大。为了保证屋面造型与设计效果一致,屋面的施工必须严格控制其屋面板、梁等各个细部的标高。施工中特别要注意现浇坡屋面砼浇筑质量的控制以及对梁、板节点的平面位置及标高的处理。
此外,由于屋面板坡度较大,混凝土极难成型、浇筑质量不易保证。目前还有没有较为成熟的、应用效果好的适用于大角度坡屋面砼浇筑的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角度坡屋面砼浇筑的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大角度坡屋面砼浇筑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搭建屋面模板支撑体系:在大角度坡屋面的下方搭建满堂钢管脚手架,在满堂钢管脚手架的上方铺设模板,并在模板的上表面刷隔离剂,相邻模板拼接缝隙处黏贴胶带;
步骤2:固定模板:将模板和与其接触处的脚手架钢筋绑扎,将模板与脚手架固定住;
步骤3:安装轨道:在坡屋面板两侧分别各自安装槽钢导轨,槽钢导轨从坡屋面的底部边缘延伸到屋脊,槽钢导轨与坡屋面的竖直剖面平行,槽钢导轨的下方垫有支撑垫块,支撑垫块沿着槽钢导轨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步骤4:布置钢模:在坡屋面的下屋檐布置钢模,钢模的长度与对应坡屋面的下屋檐的长度一致,钢模的上侧面固定拉索,在屋脊处安装手拉葫芦,拉索与手动葫芦连接,手动葫芦能够将拉索卷起,拉着钢模沿着坡屋面上升,钢模的两端与钢槽导轨卡合;
步骤5:安装振捣器:在钢模中心安装振捣器,并在振捣器两侧的钢模上安装配重块,振捣器将混凝土振捣压实,并填补铺实,配重块配合钢模,加压坡屋面;
步骤6:浇筑混凝土:将钢模下降到坡屋面的的下屋檐,在坡屋面上从下到上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的坡屋面上将钢模向上拉,钢模上升过程中,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清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将混凝土压实,并在压实后表面的坑洼处填补混凝土,并再次振捣压实,直到混凝土表面平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分段给坡屋面浇筑混凝土,从下到上,首先浇筑等高度的一段混凝土,即启动手动葫芦和振捣器,将钢模向上提升,当提升到已浇筑混凝土的靠近上边缘时,停止提升钢模,继续浇筑等高度的混凝土,然后再次启动钢模提升,直到混凝土浇筑到坡屋面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当坡屋面宽度较大时,钢模由多段钢模段拼接而成,每段钢模段上均至少设置有个振捣器,每个振捣器的水平两侧均设置有配重块。
进一步的,每段所述钢模段的上侧面中间均设置有一个拉环,每个拉环的对应上方均设置有一个手拉葫芦,拉索连接拉环与手拉葫芦,拉索与槽钢导轨平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9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