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9267.6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4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芝;李宁;高士帅;王春鹏;储富祥;谷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J189/00 | 分类号: | C09J189/00;C09J197/00;C09J163/00;C09J177/00;C09J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质素 改性 豆粕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各组分按质量份计,配比如下:豆粕粉25~35份;改性胶液50~70份;木质素胺固化剂:3~10份。常温下将一定质量份木质素胺固化剂溶于水,调节pH值至酸性,再将一定质量份的改性胶液加入,不断搅拌使其相互混溶,最后加入豆粕粉搅拌均匀即制得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本方法操作简单,原料价廉易得,且制备的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具有较高固体含量,良好耐水性,能够满足国家II类胶合板使用要求,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其制备过程及pH值的调节。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的醛基木材胶黏剂其不可再生性以及有害人体健康等缺点,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发展新的可再生绿色无醛木材胶黏剂的必要性。豆粕基胶黏剂作为一种天然胶黏剂,具有绿色环保,可再生性强等优点,其开发与利用已经引起了学术和工业界的日益重视。
木质素在自然界中的储量非常丰富,约占陆生植物生物质总量的三分之一,是仅次于纤维素储量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环境友好,多反应性等优点。工业木质素主要来源于造纸行业和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副产物,其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将木质素进行胺化,得到的木质素胺含有更高反应活性的胺基。利用木质素和豆粕粉两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制备一种低成本环保型的木质素改性豆粕胶黏剂具有重要价值。
在现有的制备技术中,豆粕胶黏剂还存在固体含量低、黏度大、耐水性差、涂布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实际胶接效果,其性能仍待进一步提升。本发明以木质素胺为固化剂制备了一种高固体含量,涂布性能与耐水性良好的豆粕胶黏剂。其中木质素胺能够与胶液中的水性聚酰胺、二缩水甘油醚,以及豆粕中的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提高其耐水性和胶合强度。经压板测试,添加木质素胺后压制的胶合板胶合强度高、耐水性能好、安全环保,满足国家对II类胶合板的要求。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解决传统豆粕胶黏剂固体含量低、黏度大以及依赖化石类固化剂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生物质大分子木质素胺为固化剂,采用木质素胺与复合胶液改性豆粕胶黏剂。改性后胶黏剂固体含量高,耐水性好,易工业化,用其压制的胶合板能满足国家标准对II类胶合板的要求。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常温下按质量份计将3~10份木质素胺固化剂溶于自来水,充分搅拌,调节pH至酸性,再将50~70份的改性胶液加入,不断搅拌使其相互混溶,最后加入25~35份豆粕粉搅拌均匀即制得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
所述的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粕粉为100目~300目。
所述的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胺是由玉米秸秆木质素、小麦秸秆木质素、稻草秸秆木质素、阔叶木木质素、针叶木木质素、碱木质素、木质素磺酸盐中的任意一种经胺化制备所得。
所述的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胶液为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水性聚酰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两种或几种。
所述的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固体含量为41~55%wt。
所述的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黏度1000~35000mPa·S,pH值为4~6。
所述的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木质素胺固化剂溶于水中并调节pH至酸性,再加入改性胶液并不断搅拌使其相互混溶,最后加入豆粕粉搅拌均匀。
所述的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木质素胺固化剂后用盐酸调节pH在3~6之间。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9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