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辅助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08973.9 | 申请日: | 201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赵于前;段吉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26/382 | 分类号: | B23K26/382;B23K26/064;B23K26/06;B23K26/7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秒激光 热辅助 预热 烧蚀 绝缘体 加工 飞秒激光加工 光学技术领域 样品均匀性 高效加工 激光制造 控制材料 烧蚀材料 温度可调 温控系统 样品表面 样品材料 低功率 预热的 微孔 在位 半导体 聚焦 金属 应用 | ||
1.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热辅助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将温控系统固定在三维平台上,利用温控系统对材料进行预热,然后在加热平台上固定样品;飞秒激光通过物镜聚焦后,对预热的样品进行加工;温控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样品的预热温度,通过程序控制三维平台的位置,从而在样品上加工出所需要的结构;其中,预热可以对样品进行改性,使改性区域声子振动加剧,从而能更加有效的捕捉光子,实现激光与物质更加剧烈的相互作用;宏观上从样品表面加工出的微孔深度可以表现出,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微孔的深度是逐渐变大的。
2.如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热的温度可以由温控系统控制,温度的改变从室温至300℃,精度可以达到0.1℃。
3.如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样品材料为PMMA,但该方法不仅仅只局限于PMMA材料,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熔点小于300℃的样品材料。
4.如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飞秒激光通过10倍物镜聚焦后实现表面材料的去除,但不仅仅局限于物镜聚焦,该方法还包括使用透镜聚焦和飞秒激光一直辐照加工。
5.如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样品表面加工出的是微孔结构,其深度是随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但不仅仅只限制于微孔结构,还包括沟槽结构。
6.如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的入射飞秒激光能量为10毫瓦,脉冲数为10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89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