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系统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08469.9 | 申请日: | 2019-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3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 发明(设计)人: | 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11343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尚志峰;王淑梅 |
| 地址: | 5190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电容 电容触控装置 触控系统 电容驱动 中断响应信号 非显示区域 处理装置 触控 电信号产生 按压按键 触控操作 交互控制 交互体验 交互响应 矛盾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触控系统及电子设备。触控系统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非显示区域,触控系统包括:电容触控装置,设置于非显示区域,电容触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容,至少两个电容形成触控条,电容触控装置用于感应触控操作并产生电信号;电容驱动装置,分别与每个电容相连接,电容驱动装置用于根据电信号产生中断响应信号;处理装置,与电容驱动装置相连接,处理装置用于根据中断响应信号产生交互控制信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放置实体按压按键,采用电容触控条实现多种交互响应动作,降低了成本,并且能够很好地解决电子设备外观和交互体验矛盾的困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移动终端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整机下端的尺寸逐渐收窄,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由原有下端102变化为现有下端104,安卓系统的交互方案主要是在移动终端下端留个大尺寸的电容键或指纹键106,当实施轻触、按压、长按等动作时,实现对终端的一些操作。全面屏终端外观对下端尺寸要求尽可能缩减,现有下端104的区域内已无法放置实体按压按键。
因此,如何在终端下端无法放置实体按压按键的情况下实现在终端下端上进行触控操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触控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触控系统,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非显示区域,触控系统包括:电容触控装置,设置于非显示区域,电容触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容,至少两个电容形成触控条,电容触控装置用于感应触控操作并产生电信号;电容驱动装置,分别与每个电容相连接,电容驱动装置用于根据电信号产生中断响应信号;处理装置,与电容驱动装置相连接,处理装置用于根据中断响应信号产生交互控制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系统包括电容触控装置、电容驱动装置和处理装置,电容触控装置中由至少两个电容形成触控条,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进而产生电信号。电容驱动装置根据电信号产生中断响应信号,进而由处理装置根据中断响应信号产生交互控制信号,从而实现与用户触控操作对应的交互。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放置实体按压按键,采用电容触控条实现多种交互响应动作,降低了成本,并且能够很好地解决电子设备外观和交互体验矛盾的困难。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触控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区域;触控系统,还包括:显示触控装置,设置于显示区域,显示触控装置与处理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交互控制信号进行相应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用户触控操作对应的交互控制信号,在显示触控装置上实现交互,例如根据不同的触控操作产生返回上一级、返回主页、后台多任务、打开应用等交互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非显示区域包括与显示区域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一非显示区域、与显示区域相背向的第二非显示区域以及位于第一非显示区域和第二非显示区域之间的第三非显示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非显示区域即为电子设备上除显示区域的其它区域,也就是说,触控条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置在电子设备上除显示区域以外的任何位置,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子设备全面屏的要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非显示区域设置于显示区域的任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非显示区域与显示区域处于同一水平面时,触控条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的上、下、左、右中的任何一侧,方便用户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非显示区域沿显示区域周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8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