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己内酯纳米颗粒的特异性结合肽,及其筛选方法以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07715.9 | 申请日: | 2019-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4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玥伶;王平;高营营;燕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7/08 | 分类号: | C07K7/08;G01N21/64;G01N33/6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余永莉 |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酯 纳米 颗粒 特异性 结合 及其 筛选 方法 以及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己内酯纳米颗粒的特异性结合肽,及其筛选方法以及应用,其中,该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孔板内制备聚己内酯涂层;2)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利用步骤1)制备的具有聚己内酯涂层的孔板筛选出两条特异性结合肽;以及3)采用聚己内酯纳米颗粒对步骤2)获得的两条特异性结合肽进行验证。本发明通过筛选获得聚己内酯纳米颗粒的两条特异性结合肽,该特异性结合肽的多肽序列分别为:DGSMLNRMRGFS,YALGRPSLQGPN,该特异性结合肽可与多肽、蛋白等生物分子进行偶联,有望为复杂环境中智能纳米传感器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纳米光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聚己内酯纳米颗粒的特异性结合肽,及其筛选方法以及应用。
背景技术
荧光纳米光极是基于电化学传感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类光学传感器,此前已实现对钾、钠、钙等一系列离子进行浓度检测,成功用于环境监测等领域。传统的离子选择性纳米光极通常以增塑剂(如癸二酸二异辛酯,DOS)和塑化的聚氯乙烯(PVC)作为膜基质材料,以离子交换剂、离子载体和亲脂性pH指示剂(生色离子载体)作为传感组分,利用离子载体特异性识别待检测离子,根据pH指示剂的质子化程度反映待检测离子的浓度。通过改变其传感组件的种类及配比,纳米光极不仅可以对特定离子进行专一精确的测定,而且可以根据生理环境的离子浓度范围进行相应调整。这一优势为监测影响单细胞内信号通路的离子时空动态,深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研究报道发现,使用PVC制备的钾离子选择性光极可成功测定正常心肌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外钾离子浓度的变化。江德臣等研究者利用制备的钙选择性纳米光极传感器实现了对HeLa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波动的连续监测;之后通过在纳米光极表面修饰线粒体靶向的化学小分子三苯基膦(TPP),利用荧光寿命分辨技术实现了对活细胞内线粒体以及溶酶体中游离钙离子水平的成功监测。然而由于传统的膜基质材料聚氯乙烯(PVC)和增塑剂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并且生物相容性差,限制了光极传感技术在活细胞中亚细胞尺度离子通道的研究。此外,纳米光极界面修饰的细胞器定位的化学小分子也容易造成细胞器膜形态的损伤,增加对细胞的毒性。而细胞器靶向肽是对特定的细胞器具有靶向效果的一类生物小分子,相对于化学分子而言,其生物相容性更高,种类更多,并可和多种纳米粒子进行结合从而将其定位到目的细胞器中。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其他生物功能分子,如多肽、蛋白进行偶联,赋予其更多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开发生物相容性高、可生物降解的荧光纳米光极有望实现单细胞内活性离子的高时空分辨监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简称PCL,是一种半结晶型疏水性脂肪族聚酯。该聚合物易被水解,产物可以通过三羧酸循环被代谢或是通过肾脏分泌物而被直接消除,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医疗及药物控释体系中,可用作细胞生长支持材料、骨组织生长支架以及完全可降解塑料手术缝合线。除此之外,该聚合物的玻璃转化温度为-60℃,熔点为60℃,具有极大的伸展性,可在低温下成型。有研究发现,由PCL制成的纳米颗粒在缓冲体系中稳定长达140天,在脂肪酶的存在下可被快速降解。Clark的研究团队已报道成功发展了一种以PCL为基质,以柠檬酸酯为增塑剂的钠离子纳米光极,可替代传统的基于PVC的纳米光极传感器,为荧光纳米光极在活细胞中的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己内酯纳米颗粒的特异性结合肽,及其筛选方法以及应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荧光纳米光极毒性高、存在潜在致癌风险、生物相容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聚己内酯纳米颗粒的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一种具有聚己内酯涂层的孔板;2)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利用步骤1)制备的具有聚己内酯涂层的孔板筛选出两条特异性结合肽;以及3)采用聚己内酯纳米颗粒对步骤2)获得的两条特异性结合肽进行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77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