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漏洞的防御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7623.0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2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漏洞 防御 方法 设备 | ||
一种安全漏洞防御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漏洞管理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资产的资产信息,所述资产信息包括资产标识、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位于受控网络范围内;所述漏洞管理设备基于所述资产信息中的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获取与所述资产信息对应的漏洞信息;所述漏洞管理设备确定与所述漏洞信息对应的漏洞响应剧本playbook,所述漏洞响应playbook用于被解析后执行对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漏洞防御策略。通过执行所述方法,可以快速匹配发现网络设备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及时生成并执行漏洞防御策略,对网络设备进行应急防护,避免网络设备在接收漏洞补丁之前遭受攻击,影响网络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漏洞的防御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安全漏洞,也被称为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指在计算机系统安全方面的缺陷,使得计算机系统或其应用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访问控制等面临威胁。上述缺陷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计算机在通信协议的具体实现或安全策略方面上存在的缺陷。
为了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现有技术利用漏洞扫描技术对网络进行监控和扫描,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例如,漏洞扫描软件对网络中的关键网络设备进行扫描,将扫描过程中发现的网络设备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配置等级等信息上报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扫描结果,向相应的网络设备下发安全补丁,以用于修复所述网络设备存在的漏洞。网络管理系统本身保存有安全补丁,或者网络管理系统基于漏洞型号通过网络向第三方安全补丁提供方获取安全补丁。例如,对于在应用软件中发现的安全漏洞,网络管理系统基于所述应用软件的版本从应用软件开发厂商的技术支持网站下载相应补丁等。但是,对于某些新出现的漏洞,应用软件开发厂商可能无法及时提供补丁,并且补丁的开发时间通常较长,这导致对于当前网络中漏洞的安全处置和防御会出现一个空窗期。在空窗期内网络极其容易遭受黑客攻击,从而影响了网络的安全运行。即使应用软件开发厂商加快补丁开发速度,但随着被发现后立即恶意利用的零日漏洞的不断增多,网络安全性难以保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漏洞的防御方法和设备,用于提升网络进行应急处置和防御的及时性,降低网络遭受攻击的可能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漏洞的防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漏洞管理设备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资产的资产信息,所述资产信息包括资产标识、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位于受控网络范围内;所述漏洞管理设备基于所述资产信息中的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获取与所述资产信息对应的漏洞信息;所述漏洞管理设备确定与所述漏洞信息对应的漏洞响应剧本playbook,所述漏洞响应playbook用于被解析后执行对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漏洞防御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漏洞响应playbook相对于安全补丁,开发快捷灵活的优势,提供了一种基于漏洞响应playbook的安全漏洞防御方法。具体地,漏洞管理设备根据受控网络中网络设备上资产的安全漏洞获取对应的漏洞响应playbook,并进一步根据获取的漏洞响应playbook以便于对网络设备执行漏洞防御策略。该方法用于在安全补丁可用之前,例如软件开发商或第三方安全补丁提供方未针对网络的安全漏洞发布安全补丁或有效安全策略前,通过自动化地响应对网络进行应急处置和防御,避免网络遭受攻击,提高了网络的健壮性和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与所述资产信息对应的漏洞信息,包括所述漏洞管理设备基于所述资产信息中所述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在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的组合与漏洞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到与所述资产信息中所述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对应的漏洞信息;所述漏洞管理设备基于所述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的组合与漏洞信息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资产信息中所述资产标识、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确定所述资产标识和漏洞信息的对应关系。
通过基于资产型号和资产版本的匹配,确定资产标识和漏洞信息的对应关系,以便于后续确定需执行漏洞防御策略的网络设备,保证漏洞防御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7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雷达天线、雷达、无人机和设备
- 下一篇: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